时间:2024-06-03
邬意灵
学生时代的我,因为某些原因,每次家长会我都会去参加,以学生的视角看待每次的家长会,我的内心感受颇多,也颇深。如今,作为一名教师又是班主任的我,对于学校定期召开的家长会便自然是有了一些见解。
题记
家长会是学校、家长双方互相交流学生情况,共同寻求最优教育方法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要有一致的行动,要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有相同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我们都应做到步调一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从目标上说永远都是一致的,学校教育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因为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保障和基础,更是学校教育的延续。为此,就要在家庭与学校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而家长会则是最佳方式。一次好的家长会能使家长很好地配合学校教育,拉近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更能促进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完善。但并不是每一次家长会都可以达到预期效果。雷同的模式、传统的说教、相似的角度等这些都会让家长产生厌倦,更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老师就像家长的家长,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是行为规范不到位的学生家长,常常会看到他们脸色难堪,尴尬至极,随后可想而知,学生定会唱起“今夜无法入眠”。
谁是家长会的主人?谁又是家长会的核心人物?在班级里做了一个调查,在学生眼里,家长会的主角当然是家长,而有些学生认为老师才是家长会的主导者。的确,就像他们说的一样,当下主流的家长会形式无非就是校方先确定一个时间,什么时候开家长会,然后学生家长陆续踏来,而教师作为家长中的家长,事先准备好演讲内容,那些平时顽皮孩子的家长可要忧心忡忡了,相反平时成绩优秀、行规又很好的学生家长自然是荣光满面,就等老师表扬自己孩子一番。家长会要是成了一种另类的批斗大会,或者是要应付领导,把它当做一种形式来看待的话,那么这样的家长会没有什么价值,无形之中就疏远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更让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隔阂。对预备年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发现,五成以上的学生听说要开家长会会感觉不安,压力很大,两成左右的学生不希望家长参与家长会,只有少数学生喜欢家长来开家长会。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抵触情绪呢?从教师和家长的角度出发,定期开家长会不就是要更好地帮助学生,让学生有所提高吗?在对这份调查做了分析后,学生眼中的家长会就是告状,教师把学生在学校的一些不良表现通通告知家长,可以想象换作我是学生定不希望我的家长来开这个会了;在对部分家长的调研中发现,也不是所有家长都希望来开家长会的,主要原因是觉得开家长会有点累赘,觉得家长会流于形式:
现象之一:拷贝模式
几乎每一次家长会的流程都是如此:学校领导讲话;内容常常千篇一律,年年月月“话”相似,岁岁年年人也差不多。班主任介绍并总结班级情况;从学习到纪律,从劳动到文娱,似乎面面俱到,其实家长听了有如过耳之风,没收获什么。各科教师介绍学习方法;专业性太强,适合学生,却不一定适合家长。家长向学校提出建议;肯发言的家长较少,常常是一片沉默中夹杂着几声尴尬的咳嗽,然后在“下面进行下一环节”中如释重负地长出一口气。家长与教师自由交流,此环节是家长会气氛最热烈的了,但也会发现,健谈的家长拉住教师聊起没完,而内向些的家长因为抢不上先是等待,然后常常就无奈地离开了,家长会也就这样结束了。呆板的形式使得家长失去了参与的兴趣,觉得参加不参加都无
所谓。
所以,可否考虑打破传统家长会的模式呢?如展览孩子的作业、作品或现场表演,让家长在班级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家长、学生相聚在一起,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增进感情和了解;就学生入学后某个阶段或某个共性问题,请专家做报告并现场答疑,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等。
或者不必颠覆传统家长会,只加一个特别的环节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在这次的家长会中,我布置学生准备一封写给家长的信作为礼物,要他们对家长说出面对面说不出来又想说的话。多数学生兴致很高,精心设计。家长会当天,到会的家长收到这份礼物时,都会感到意外,迫不及待地打开品读。而对于未到会的家长,我又写给他一封信,信中对他的缺席表示遗憾,并附上孩子的情况与我的建议和希望,连同他孩子的信,一起捎到家长手中。几乎无一例外,缺席的家长都打电话给我,言辞恳切地致歉与感谢。而本次的家长会更收到了可喜的后继影响,学生一时间变得积极主动了许多,对于所存在的问题,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现象之二:以“面”带“点”
我想,得知要召开家长会,多数家长还是会有所期待,毕竟家长会是家校之间沟通的最直接的桥梁。他们会想要了解学校的情况、教师的情况、班级的情况,但他们最想知道的仍然是自己的孩子的情况。所以,以“面”带“点”、不能体现到个体差异的家长会就是不受欢迎的。
班主任要介绍班级的自然状况、班风班貌,要总结开学以来的收获与不足,但重头戏仍应放在每一个学生个体上:您的孩子表现如何,您的孩子存在什么问题,针对您的孩子,您应该怎样去做。而任课教师也应该就所教学科中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家长进行汇报或提出要求,也不要只讲他们的孩子应该做什么,更要让他们明确他们要做什么才能帮到孩子,使孩子进步。这样,家长感到了被尊重、感到了他们的孩子被重视,得到了他们想得到的信息,学会了他们该掌握的方法,他们觉得不虚此行,我们也会得到家长的尊重与信任,家长会才能收到形成教育合力的成效。
此外,广义的学习而不是狭义的学习。我们在家长会上不要张口学习闭口成绩,除文化课之外还有太多的内容可谈。这样,孩子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家长才不会被拒之门外,“问题”学生的家长才不会丧失希望,而他们往往更需要一次行之有效的家长会。
在这次的家长会上,不仅所有家长全部到齐,我更是让全班学生都参与了这次家长会,让学生零距离去感受家长会的方方面面,让他们知道家长会里的主人翁其实就是他们自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来参与其中,这样更好地弥补了家长和学生平时缺少交流的时间,拉近了教师和家长的距离,更加巩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友情。
现象之三:忽略细节
准备:召开家长会之前,我们要像准备一节公开课一样去认真分析与准备。
“备”学生:或许你会说,哪个班主任不是对自己的班级、学生了如指掌,哪个教师会不了解自己的学生差在哪里?可即使是这样,我们还要准备,事前对学生情况仔细的分析,针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日常表现及各科成绩,想出不同的对策,总比临阵发挥要更翔实、更准确、更有条理,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备”家长:要了解学生的家长情况,研究学生的家庭特点。一方面更容易拉近与家长的距离,另一方面或许还会有意外的收
获——找到学生问题的症结所在。还可以选择适合家长身份的语言,那样会使家长感到亲切,更愿意吐露心声,也会乐于采纳我们的建议。
别让家长会流于形式。作为一个教师,站在教师的立场,本着为学生着想、为学生服务的态度,为学校和家长能有更好的沟通和合作的理念所开的这个家长会,却成了累赘;反过来想想,学生的苦衷、家长的想法也并非没有道理,一陈不变的老格式自然会有怠慢的情绪。什么样的家长会才是适应当下社会教育环境的趋势?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或许并不能满足家长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开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家长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帮助和解决当下要解决的问题,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思想,本就能适应于开展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那么家长会更是如此,谁是家长会的核心人物,我想答案已经很明了,那就是学生,我们开的每一次家长会所讨论的方方面面全部都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家长所关心的每一个问题也都和自己的孩子有关,所以如果说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的纽带,那么学生便是我们建立良好信任关系的桥梁。取传统家长会之精华,去其之糟粕,大胆创新,时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家长会中去,让家长会不再是纯粹的家长会议。
这是家长、孩子还有老师共同参与的一次活动,我把它称为超级家长会。
参考文献:
[1]许洪顺.试论父母在现代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转变[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2]叶冬青.新型家长会模式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