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晓燕
提到语文学科,不少人总是觉得难以捉摸,而对考生来说,别说在这门课上得高分,就连保证基本的得分有时都成了问题,所以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没多大兴趣,有的则干脆放弃该科,转而把精力放在其他学科上,通过其他学科获得的高分来弥补语文学科的不足,而语文老师往往对此也显得很无奈。特别是在那些理科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身上,此种情况尤为明显。可以说,师生双方对此都有不少烦恼。笔者以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抓好阅读这个根本,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学生爱上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一、阅读会增加识字量,帮助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教师应教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碰到不认识的字、词时,查阅相关的工具书来解决。这样去弄懂字词的读音以及在句中的意思,是一种积累,也是一种习惯的培养,久而久之,认字的准确率会大大提高,理解能力也会增强。这是学习语文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阅读最基本的环节。笔者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就要求学生人手一本字典或两人共有一本字典,上课时和语文书同时摆放在书桌上,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要碰到不熟悉的字词就自己动手解决,并且在相关位置写上拼音、解释和组成的词语等,而不是等着老师或其他同学告知结论。笔者不仅在课堂上如此要求,而且在课外阅读中也提醒学生做到。现在,学生的这个习惯已养成,有老师到教室听课或在走廊经过,看到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都会不禁感叹:“你们班学生的这个习惯真好!”拥有了好习惯,就为有质量的阅读开了一个好头。认识的字多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也就越来越大。
二、阅读有助于积累词语、训练语感
在一篇篇文章的阅读中,学生会接触到不同的词语运用、不同的句子组合,读得多了,语感自然就会建立起来,那么考试中的词语搭配、选词填空等问题就不会显得太困难,甚至对解答阅读题和写作都有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阅读中的朗读效果尤其好,在一句句或细腻生动或饱含哲理的表述中,学生所受到的熏陶是其他任何训练都难以企及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朗读,在朗读中赏析语言,在朗读中学会遣词造句,一些精彩的段落还要求流利背诵,如《背影》中描写父亲爬铁道买橘子的片段、《济南的冬天》中描写小雪的片段等。学会造句,拥有好的语感,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基础,学生自然会喜欢上阅读。这何尝不是一种好习惯的培养?
三、阅读有助于学生锻炼思考能力
其实阅读到最后都是要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明白作者写这篇文章到底是为了表达什么?表达的是一种情抑或是一种理?对现实生活具有怎样的揭示作用?等等。笔者教学实践的重点就是让学生在读完一篇文章后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学生一时想不清楚,就再读,直到明白为止。例如阅读《济南的冬天》,学生通过赏析作者对济南山水生动细腻的描写,意识到作者描写冬天济南的山水之美是为了表现他对济南的热爱之情;又比如阅读《最后一课》,学生通过体会小弗朗士的心路历程,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明白了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就是要热爱本民族语言,热爱本民族文化。学生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恰到好处的幸福》时,体会到“幸福是种心态上的成熟”“人要知足,恰到好处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幸福与否,只在你的心怎样看待。简单快乐,淡然豁达”的道理。有学生读到冰心的文字时,这样表述自己的感受:“冰心的一生就算经历了再多,她的心却始终如水晶一般透明而清澈。这,便是真正的童心吧!”“我感谢冰心,这位永远不曾老去的儿童,是她,找回了我内心最美好的一角。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都能读到她的文字,那么我们的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因为,有爱存在于它的每一个角落!”笔者以为,通过阅读养成了思考的习惯,通过阅读和作品产生了共鸣,还担心理解力不会增强吗?在阅读中思考,又通过思考来促进阅读,这应该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四、广泛的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充分的素材
我们都知道,写作内容无外乎来自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种,而学生现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上课写作业,活动场所多半在学校或家里,根本没有多少时间去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只能依靠阅读来获取间接经验。“写作必须要先读书。有些学生除了上课用的教材和几本文体杂志外,平时很少读书,更不说熟读经典了,这使得写作时捉襟见肘。”教科院有关人士说。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就成了语文教师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笔者曾经要求学生养成阅读即动笔的习惯,精彩文段要摘抄,美妙的感受要记录。如此训练下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断在提高,这一点从每次考试的作文分数都优于同层次班级即可看出。有时候一学期下来,有的学生摘抄了满满一本,还有的学生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良好习惯,这不得不归功于阅读。
其实,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笔者以为,为师者应先有这样的习惯。笔者颇喜欢阅读,而且喜欢以自己的这种喜好带动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换书籍阅读,交流读书感受;让学生每周拟定读书计划,周末进行个人读书总结;班级设置图书角,学生自由借阅,定期举行阅读体会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觉得很有收获,阅读也成为他们的习惯。有学生在每周的读书总结中这样写道:“这一周虽然没有读书计划,但是每天我都在坚持阅读,甚至完全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又读了好多好多……”也有学生这样写道:“这周虽然只有四天,但感觉每天压力都好大,内心无法平静。可一旦进入文字的世界中,我就会忘记所有的烦恼,当我再次依依不舍地抬起头来时,我就会感到整个人都充满了力量、自信和勇气,更加有活力面对生活和挑战。”还有学生这样写道:“最近接近期中考试了,学习压力重了一些,周二作业多时甚至一天都忘了要读书,睡觉时才一下子回想过来,心中不禁愧疚。”阅读已然成了他们的习惯,这是多么让人欣慰啊!
作家梁晓声曾说:“阅读绝对可以改变人生。如果一个人在五六年级前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18岁之前没读过200本书,他这一辈子几乎就与书绝缘了,我不敢想象这样的人生有多悲哀。”让阅读成为习惯,绝不是一句空话!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课堂应该引导学生读课文,读懂生字、生词,然后在老师和学生的对话中,引导学生去体会。他还说,语文是读懂的不是看懂的,引领孩子们获得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于老师还表示,成功的教育是激发孩子对语文的兴趣,而更成功的教育是让孩子有追求。笔者以为这一切都和阅读习惯、阅读内容等息息相关。
语文教学,就应该在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上多下功夫,这才是对学生的一辈子有益的教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