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蔡兆凤
一、背景与主题
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有条件的学校都已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不过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还没有条件开设这门课程。作为班主任,我针对班上学生的共性需求,利用班会课上过几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效果都还不错。接到通知要去另外一所农村中学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示范课,我犹豫了很久,没有教材、从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学生,我该上什么、怎么上?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并不是旨在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侧重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重在帮助学生调整认知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可是学生在一群学校领导和陌生老师的“陪伴”下、在一位陌生的老师带领下去上一节从未接触过的心理活动课,我该怎么让学生放松下来、参与进来,进而做到真正的体验学习?我想这节课的主题一定要很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联想到入冬以后班上有学生会上学迟到、作业写不完,我问他怎么了,他说:天太冷了,被窝太舒服了,赖着赖着迟到了。我决定这节课的主题就定为“走出舒服圈”。接下来怎样才能让学生愿意相信我,和我一起进行体验学习并挑战自我呢?我决定还是从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事件开始,就从播放情景剧《冬天起床前的挣扎》开始这节课,从而拉近我和学生的距离,开始一段体验学习。
二、情景描述
上课的前一天正好下了雪,我也是费了一番周折才到达上课的学校,课堂开始,我先简单介绍了自己,然后说:“我来自二十里外的另一个乡镇,今天太冷了,路也太难走了,早上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我为自己想了几十个不用起床的理由,差一点就没能赶上这节课。”这时我发现有学生开始笑了,我接着说:“最近天这么冷,大家每天早晨是不是也很舍不得离开温暖的被窝,总是想要一赖再赖呢?”我看到很多学生都在点头,还有一部分学生附和我说“是”,还有几位学生开始交流了,我接着说:“我拍了一段我班上学生早晨起床的视频,大家先看一下和自己像不像。”于是我开始播放情景剧《冬天起床前的挣扎》,我发现每个学生都在观看投影屏幕,不时有学生点头、哄笑,大家都感同身受。(此举目的:平等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小事出发,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情景剧播放结束,我请一位学生说一下他的感受,然后我趁机提出了“舒服圈”这个概念,然后我请大家一起寻找自己“舒服圈”时,学生都很积极,每个人都在卡片上写下了自己的“舒服圈”,多数人都写下了不止一个,因为课堂的气氛比较轻松,当我问有没有人愿意在班上说出自己的“舒服圈”时,真的有五位学生愿意向全班人说出自己想要走出的“舒服圈”,然后我带着全班人一起选出了其中的两个“舒服圈”,全班学生一起想办法走出这两个“舒服圈”,大家都很积极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学生都很投入、很积极,都有了自己的体验和收获。本节课是通过学生生活中真实的小事情开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而让学生愿意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愿意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体验学习,愿意挑战自己,改变自己,走出自己的“舒服圈”。
三、问题与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心理素质,重在帮助学生调整认知方式、获得积极的情意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体验学习为主,却常常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不愿意也不敢发言和分享,而达不到课程目标和效果,变成了单纯心理知识的说教。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与反思,我认为:
1.民主、和谐、宽松、温馨的教学氛围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起点,是激活或唤醒学生心理活动的关键点,也是诱发学生积极行为的外在因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课题导入对一节课能否成功起着关键作用。从学生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出发,创造出学生愿意参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其思考,学生就很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
2.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还有学识水平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要能找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关心的热点问题或是学生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然会投入地参与、积极地探讨体验,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成长。
3.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开设虽然还是会遇到种种困难,对很多农村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但只要有老师愿意努力,愿意真正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愿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验,还是可以发挥作用,切实帮助学生在心理上更好地成长。
真心希望在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至少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课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调整认知方式,获得积极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