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敏
摘 要:“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生活化的教学,不仅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而且还能够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对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在一节数学实践课的启示下,对于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在基础教育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且又服务于生活,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和生产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硬生生地将知识“塞”进去。原本就乏味的计算,简洁的公式,严密而又难以理解的推理过程,再加上教师缺乏创造性和趣味性的“灌输式”教学,难免会让学生越来越觉得数学是冰冷的、枯燥的,而单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失去了原本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意义。而我们当前的数学教学,成功的数学教学,应该是将数学带到生活中来,并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他们在生活中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并应用数学,寻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喜悦。
一、一节数学实践课的启示
新课程改革中呼唤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倡导让我们的课堂回归生活,属于生活,要求我们教师实施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育人行为。顺应新课程的要求,也为了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尝试设计并开展了一节数学实践课《游乐园之旅》,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影像手段,创设了游乐园的场地活动情境。在每一个游乐园的游玩项目上设置了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环节,要求学生动脑解决,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参加游戏项目的玩耍。课堂上,学生的热情高涨,主动地参与问题的思考、讨论和解决,在充满对于下一个未知的关卡的好奇和期待中,在探索精神的驱使下,怀揣着喜悦的心情,师生共同经历并体验了一场非凡的游乐园之旅。在这节课中,学生的积极和投入深深地撼动启发了: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属于自己一定的生活经验,且对周遭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在数学课堂中,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学生已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实践经验穿插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真正价值,产生学习需要,从而主动积极地进行数学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
二、对于数学生活化的理解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要以与学生年龄特征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来呈现数学内容,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并发展数学。那么,如何理解数学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就数学计算而言,它是生活中最常应用的一个方面。如我们去小卖部买文具,付款和找零的问题;乔迁新居,装修中需要多少地砖、墙砖的问题。自驾旅游,往返的路途与时间等,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离不开数学计算。
其次,就数学思想而言,是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关键所在。如修建地铁,需要考虑到资金的运用,路线和站点的设计,时间的安排等,每一个环节中蕴含着数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简单的,应用数学的计算来解决加减乘除的问题,还是稍复杂的,应用包括推理、分析、判断、估算、绘制图表、图形等这些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学习、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这些过程都体现了数学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最后,就数学价值而言,只有通过生活实践才能得以体现。在我们现实的生活中,数学知识不仅能有效帮助我们进行计算、推理数据、证明观点等,而且还能提高人的推理、想象以及创造的能力。数学是我们学习、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但也正是在时间使用的过程中,数学才得以不断的创新与发展,才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得到自身价值的体现和发挥。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正确数学意识和数学应用观的培养和建立,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习惯,从而在生活中能够自主、自觉地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
三、如何实施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
在初中数学生活化的教学中有很多种策略,可以让学生徜徉在生活数学,探索数学的快乐之中,从而有效引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并享受数学。以下笔者主要从课内数学问题生活化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两个方面对于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简单思考和分析,抛砖引玉。
(一)课内数学问题生活化
1.导入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不仅能有效吸引学生散落在课间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帮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样,一个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学生生活为背景的生活化导入,不仅有以上的功能,而且还会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迅速进入“生活角色”,投入学习状态。
在课堂导入中创设生活情境,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上建立教学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精选生活素材,将数学知识大众化、具体化,为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生活事实,减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和需要感。
2.问题生活化,增加学生的解题经验
“世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能够及时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加以应用。或是利用生活问题引出教学内容,抑或是在课堂教学需要时,及时、有效地进行适当的引入和穿插。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知识,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从生活实践中找数学,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经验。
3.练习生活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数学知识素以抽象、严谨著称,很多初中生都会有望而却步的感受。再加上传统教学中的“题海战术”更是让学生充满了厌烦的情绪。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练习要求精而不要求多。抛开大量的辅导书、练习册,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生活化的练习题,让学生亲自探索和操作。这样,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实践操作中,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而且学生在平日里也经常会用到,只是学生很少注意罢了。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有规律的生活,会给自己制定作息时间表。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指导并提供给学生这样的时间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一寸光阴一寸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而且还能让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去看待和感受生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2.指导学生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其中蕴含着无数的数学知识、规律和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周边生活的多个角度,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因素”,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积极地创造条件,在生活和数学中互相挖掘、补充,呈现给学生一个生活化的数学,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聂绍清.浅谈新课改与初中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4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