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钱冬香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数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具备从数学公式、图形、符号、文字等数学材料中提取信息,并能独立进行归纳、总结及灵活运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敢于表达、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的阅读指导
预习是学生提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阅读,包括阅读教科书和有关参考资料。在预习过程中,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要求他们先通读全文,了解本课的内容,并在阅读后做好预习笔记,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试着完成课后作业,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找出自己不懂或不足的地方,然后带着问题去听课。还要提醒学生在预习时,遇到困难要查找相关资料,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解决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技巧。
二、新课中的阅读指导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抛弃教材,要给学生一些时间看课本,并引导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对于每个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等,教师要教学生找出关键词、句,弄清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作出注记,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
1.定义、定理及公式的阅读
数学定义、定理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最佳内容。数学教材中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由于其自身特点往往具有很强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阅读时要对它们的用字、表达方式进行反复推敲,理解每个术语和符号,要读懂推导和证明过程,还能把文字語言、数学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进行相互转化。
2.例题的阅读
在讲授例题时,训练学生对每个句子、每个数学术语、每个图表都进行仔细的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和含义,要求手脑并用,读写结合,认真细致。阅读时如果从上一步到下一步跨度较大,还需纸笔演算推理来“打通关节”,以便顺利阅读;阅读数学题的要求时,要抓住要求中的关键词,如有下划线的词语或根据经验特别要注意的词语、括号里的要求等等;看清要求解答的问题有几个,是哪几个,意思有无不同。小题较多时学会分段阅读;已知条件改变时要重新结合总条件进行理解,是几何题时还应重新画图以便正确理解题目意思;条件太多时要画图或列表,以便理清各个条件。通过阅读题目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把例题中隐含的知识点及思想方法挖掘出来,找出合适的途径解决问题。还要指导学生研究教材上例题的解法,比较多种解法的优缺点。
3.章前序言、阅读材料和章末小结的阅读
通过阅读章前的序言,对本章要学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阅读材料是教材正文的补充和延伸,通过阅读能扩展知识面;阅读章后小结,了解全章的知识点,并学习如何总结全章的知识,从而形成知识网络。
三、复习的阅读指导
章末复习或期中、期末考试复习时,要再次阅读教材。阅读时不能只是用眼浏览,而应是眼、口、手、脑等器官充分协同参与,手脑并用。一是动笔圈画,运用各种符号表示的不同意义,强化阅读重点与关键,把闪现的想法和疑问记录下来,做到心中有数。二为动笔演练,可以把书上的例子重新做一遍,再和书上的解法进行对照,检验自己是否理解和掌握。完成课后部分练习,练后再回读,反思失误、总结经验、回顾内化。同时复习读书时不仅要带着问题读,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
四、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适宜的课外阅读书。可以针对教材内容选择参考读物,让学生了解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轶事、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和相关的知识。教师还可以推荐一些竞赛书,鼓励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提高数学能力,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教学中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个别化学习和提高。但对阅读习惯、阅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克服急躁和功利的心理,把握好各环节的阅读训练,逐步使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发展。
编辑 白文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