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给阅读插上“思维”的翅膀

时间:2024-06-03

徐笑千

摘 要:初中各学科都需要运用阅读思维能力,而语文则有语言能力与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的优势,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文体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遵循一定的规律,要科学、深入地理解语文学科的内涵。在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独立阅读和学习的能力。语文在各学科阅读中所占比例最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探讨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造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培养的环境

1.营造尊重个性的自主学习氛围

每个学生都具有一个独立的思维系统,反映阅读思维能力的形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有效地发展阅读思维能力,新课改要求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化意味着面对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从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同龄智力学生的个性主要存在性格、能力、兴趣、认知等心理差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始终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2.为共同进步营造合作探索的氛围

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形成不能单靠一个人,个人学习需要深入的探究能力,但个人探究往往是片面的,因此合作探究尤为重要。阅读合作探究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教师引导的体验式探究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探究。师生之间的探索产生了传统观点与新兴观点的碰撞,不是为了比较优势与劣势,而是为了积极地相互影响。学生之间的探究是在平等的层次上交换意见。这种形式的探究可能有内容的重叠或冲突,也可能相互补充。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创造启迪性的教学情境来营造探究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分析和总结。阅读思维水平较高的学生与阅读水平较低的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可以实现相互启迪,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通过合作探索实现教学群体的共同进步。

3.营造积极创新的发展氛围

创新与发展是对学生精神水平的更高要求,而阅读教学对学生精神水平的影响最为深远。语文教学以知识和情感为指导,两者的整合影响着学生的阅读思维。为了培养初中语文阅读思维能力,我们应该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关注创新环境。首先,要创新教学方法。在阅读课上,教师可以使用幽默有趣的语言和新颖的教学方法,课后开展形式丰富的课外阅读活动,使创新思维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第二,创新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习情况确定教学内容,适当进行学科渗透。最后,积极开展阅读创新实践,将传统阅读形式与新阅读形式相结合。为了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努力。

二、记叙文阅读教学要精细化,保持阅读思维的连贯性

1.明确记叙文写作在培养阅读思维能力中的定位

记叙的内容主要由人、事、景和物构成,它可以分为写人、叙事和写景状物类记叙文。记叙文的共同点是包含着思想情感,要认识到其深刻性就必须学会阅读课文。所谓学习是不固定的,阅读思维能力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即使没有现成的经验,也可以随时阅读。记叙文教学遵循由浅到深的顺序,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仔细阅读人物、事件、风景,品读思想。在记叙文教学中,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精细化,保持阅读思维的连贯性,增强批判性、鉴赏性和创新性的阅读思维能力。

2.自主阅读,注重整体把握和总结信息的能力

案例一:《羚羊木雕》教学片段

本文内容接近现实生活,情节围绕“羚羊木雕”非常紧凑,能吸引学生深入阅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最大努力让学生结合类似的生活情景阅读。这样,学生就能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增强他们处理现实生活中矛盾的能力。通过研究,明确了本文的重点是人物分析和主题讨论。学生在上课前自己读两遍课文,在熟悉文本框架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初步的认知。此时,没有为阅读设定目标,学生可以冷静下来,有意识地阅读课文,自主阅读时,学生的阅读思維是自由的,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真正起到了作用,也可以产生更个性化的阅读理解。

老师:首先,让我们回答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六个。我、我的母亲、父亲、祖母、万方和万方的母亲。

老师:那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学生:关于“羚羊木雕”的故事。

老师:你能详细描述一下吗?

学生:我想把羚羊木雕从万方那儿要回来。

老师:我为什么要把羚羊木雕要回?

学生:因为我父母想让我要回来。

学生:是我父母逼我要回来的。

老师:有些学生用“逼”这个词,他想告诉我们,父母的——

学生(齐声):态度。

老师:很好。让我们看看人物对这件事的态度。

(学生讨论并回答)

在本课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整篇文章有很好的理解,但也有一些细节性的问题。尽管有课前阅读,但在开课时,应给学生一段时间复习课文,以保持学生阅读思维的连贯性。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预习能力、预习效果。学生在总结文章事件时,最初的答案反映了阅读思维能力的反思水平。教师要求学生详细地表达事件,使他们能够锻炼概括表达能力。当学生回答“要回羚羊木雕”,这是通过回忆情节、组织语言的过程来表达的,体现了原有的整合能力。不过,老师的提问就停止了,如果老师能进一步要求学生更完整地表达这一点,经过学生的思考,他们会得到一个完整的答案:“送出羚羊木雕—追问羚羊木雕—要回羚羊木雕”。这样,学生就可以清楚地把握文章的框架,顺利地过渡到学习的环节。有序的阅读思维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情节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长期的锻炼,在这个过程中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3.引导学习,增强理解和思考能力

案例二:《台阶》的教学片段

老师:请同学们在阅读课文时从一些小的方面来着手了解父亲的形象。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你有自己的经验,可以互相交流。

学生1:从“他忽然醒悟……”可以看到父亲非常喜欢新台阶。我认为父亲是一位节俭而纯朴的人。

学生2:“柳树枝……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句话中的“专注”一词表明父亲是个坚强的人,有毅力和理想。

老师:是的,“专注”是对父亲态度的描述。

学生3:我觉得很多细节都能体现我父亲的勤奋和朴素。

学生4:从“我连忙去……都挑不动吗?”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父亲是一个坚强的人。

老师:这些都是大家从文章的细节中感受到的父亲的形象。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父亲的形象。上课前,老师还整理了一些关于父亲的评论。让我们一起看大屏幕。

(课件展示)

在课文学习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内容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阅读思维主要体现在对写作方法分析、学生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而探讨文章要传达的思想。随着文本解读的深入,自我认知也在不断深化。如果我们只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阅读,那么阅读教学将失去它的价值。学生以课文为参考,结合生活中类似的情节,深入解读文章中的父亲形象。这节课的教学已经进入这个阶段,教师指出文章对人物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父亲的形象。

结合以上教学片段,我们发现学生对父亲形象的把握较为全面,大多数课堂教学都能达到这一水平。但值得反思的是,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过程相当模糊,阅读思维的焦点也是零散无序的,但教师并没有对其进行梳理。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井然有序,教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引导学生,并逐步理清人物描写的细节。学生把握“造新台阶”前、“造新台阶”中、“造新台阶”后的时间线索,文中清楚地描述了父亲的肖像、语言、行动,在“造新台阶”前,重点是他的勤奋、纯朴和毅力。在“造新台阶”中,描述了父亲的行为、肖像和举止,以突出父亲的理想和兴奋;在“造新台阶”后,详细地描述了父亲的神态、行动和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谦逊、坚强、年老但坚持不懈的父亲形象。学生必须对这个形象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否则即使他们已经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手法,他们也无法学习和应用它。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全面收集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完整的“分析—综合—归纳—应用(表达)”的阅读思维过程。

4.发散阅读,提升阅读思维和创新思维

在学习课文时,学生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进入重新阅读环节,需要得到文章的“读者的意義”,也就是对内容的看法。阅读的过程中,作者给出了这篇文章的最初生命,有人说,文章从完成的那一刻起就失去了生命,学生可以通过思考能力来阅读、感悟语言符号,从而给文章带来第二次生命。

案例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学片段:

在本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复习文章的内容,想象他们是文章中的父亲、母亲、杰利或其他小伙伴,通过这些小伙伴可以提醒自己一些事情。以“我提醒自己_______”这个句式,选择四个角色中的一个来回答。学生思考片刻,然后从母亲、父亲、杰利和其他小伙伴的角度解释他们的观点。有些学生站在母亲的角度,认为应该时刻提醒自己的孩子在未来要注意自己的安全,有些学生认为作为母亲,他们应该提醒自己给孩子更多的体验空间;有些学生站在父亲的角度,提醒自己怎样做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其他人站在小伙伴的角度,提醒自己今后要学会帮助别人……

教师小结: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文章中的人物在生活中得到了启迪,每个人都有理由这么说。请你思考一下这篇文章对你的启示。

(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一篇文章开始是从最初的种子——作者的灵感开始生长,这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文中从“勇敢迈一步”开始,作者设计了“开始攀岩”“不敢继续攀岩”“爸爸鼓励我攀岩”最终“爬下攀岩”等阅读思维的生长点。同时,学生在课堂上的灵感也要及时捕捉,教师应根据本文的思维增长点,引导学生及时分化和迁移,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突破阅读思维能力的瓶颈,从文本的不同特征出发进行分析。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不仅要站在他人的角度,还要反思自己。反思的内容涉及家庭教育、成长和友谊,是语文教育的成功体现。最后,教师不再无限发散学生的阅读思维,而是回归语文学习的启示,实现了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的主题回归。

总之,语文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伴随着思维的,初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能力最实际的方法。初中语文几种常用文体的教学内容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重叠,有必要培养和能够培养多种形式的阅读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祥芹,韩雪屏.阅读教学原理[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2]曾祥芹.阅读技法系统[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3]曾祥芹,张复琮.文体阅读法[M].开封:河南教育出版社,199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