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新课标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创新

时间:2024-06-03

李小军

摘 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长期影响,体育课堂虽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创新意识不强。在阳光体育运动大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改革与创新

一、引言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体育课出现“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现象,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发展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必须走创新之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研究,并沿着新课标理念的方向积极倡导自主性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终身体育意识,以阳光体育运动助推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和体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二、研究方法和对象

通过走访城镇、乡村共48名专职体育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对我校初中两个班102名学生抽样调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体育教学过程: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为主的“三段式”教学结构,运动技术的传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体育课堂教学形式大都采用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传统教学模式(如表1所示),即教师从主观愿望和经验出发,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产生错位动作→给予纠正指导→最后评价优劣。整个教学环节教师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被动消极,死气沉沉,心情压抑,情绪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出现厌课、逃课现象(如表2所示)。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调查、培训交流和信息沟通,笔者认为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虽然从指导思想与基本理念、教学内容与组织形式、目标体系与课程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但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受综合因素的影响,底层体育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体育教师对新课标的“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思想还是不够重视。

2.课堂教学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方面执行不力。

3.教学的创新意识和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4.体育理论知识的授课量严重短缺,占课现象时常发生。

四、结论与建议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渠道,也是体育教师传授体育技能、运动知识的中心场所。体育教师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充分利用“阳光体育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这个有效抓手,让“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的思想充满校园,让体育的真谛点燃每个孩子心灵深处的运动火花,使体育课堂真正成为“激情燃烧岁月、运动美丽青春”的大舞台。

1.紧跟新课标理念,努力改革与创新

选择简单易行,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的具有健身性、知识性、科学性、实效性的能激发学习兴趣的运动项目,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大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在增强体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2.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

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体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具体表现。课堂氛围喧闹愉悦,学生张扬个性、积极锻炼,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情感,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不只是形式上的创新,更注重的是教育思想、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变革。体育课堂的创新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情境创设法、游戏竞赛法、自主实践法,变注入式的教学为启发教学,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产生运动的需求。既要教育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又要让他们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4.重视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与讲解

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進行科学锻炼的基本方法,以适应终身锻炼和生活娱乐的需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试论创新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3]高翔.阳光体育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N].中国教师报,2008-4-30(A01).

编辑 鲁翠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