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匡晶
摘 要:在问题情境创设中需要将学生学习水平与知识点理解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对题目、知识点的设置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掌握好每个考点,做到逐点过关,让学生学会答题,甚至学会自己去设计题。
关键词:政治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生活化研究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它对于落实新课改目标、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研究,就是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从生活化的角度,即时事、社会现象去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通过解析各种热点材料培养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以政治学科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政治学科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生活化研究须注意以下问题:
一、教师应处处“关注”生活
教师需为学生创设有探究意义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努力探究和求知的欲望,引领他们参与探究学习,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学习的喜悦,把枯燥的政治课堂变为新知的开发热土。问题情境创设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手段必须为目的服务,它必须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中心,因此迫切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理念,提高能力素质,加强对新课改理论的学习,并在实践中多研讨、多尝试、多反思,不断总结出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做法;更要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切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需要学生动手操作及亲身体验的,绝不能由老师代劳。教师应提高专业素养,反思教学实际,积极搜集时事资料,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有时教师不仅要善于释疑,而且要善于设疑。教师要预设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问题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引到矛盾焦点上,激起他们的探究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学生应主动“关注”生活
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也需要主动联系生活、关注生活,如今年有一则新闻报道河北衡水中学文科721班同学总结出一些春晚政治考点:舞蹈《清风》表现了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人类脚下多一片绿地,头顶多一片蓝天。可见,社会生活中处处涉及政治知识,《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教材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政治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多思考身边常见的社会现象,久而久之就会进一步印证掌握相关政治常识在生活中的作用。远离生活,远离社会问题,否则有可能出现学生对题目根本看不懂的情况。
三、问题情境创设应紧密“关注”生活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史地政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整体、综合把握。试题既反映学科内和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又注重知识的迁移和运用以及多层次、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对《考试大纲》的解读,政治学科要求以学科主干核心知识为基础,突出核心素养能力要求,教师应从整体上明确教学目标,结构上设定情境涉及哪些方面,要求上了解学生回答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試题的答案和设计思路要隐含在信息中,分析信息发现事物的特征规律或关系,综合解读地理的空间位置信息、历史上发生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件,对政治上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的认识上升到宏观的哲学认识和评价,形成能力。要回归教材,夯实基础,巩固深化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和运用。如2016年全国卷Ⅲ中第21-22题(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完成21~22题。问弘扬“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该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分析和探究事物的能力。解题思路上分析“工匠精神”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重要的精神支持。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在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添时代内涵而不是提供理论依据,工匠精神作为一种意识,为实现制造强国的中国梦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持而不是提供了现实路径。如果学生平时不接触社会不看新闻,那么有可能根本不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内容,没有老师的引导也不可能从平时的社会生活中有发现和探究的思维。
参考文献:
[1]安绍领.浅谈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学周刊,2013(20).
[2]史璟.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1).
?誗编辑 张珍珍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