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彭亚娟
摘 要:阅读能力是学生发展的必备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耗时长却效果不佳。将负反馈教学法运用到高考阅读题型的教学中,展现前置性反馈、形成性反馈、终结性反馈的具体操作过程,力争提高教学效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题型教学;负反馈学习理论;阅读能力;教学效能
高考评价体系体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考查,在语文高考中,阅读能力是重要考查内容,阅读题型的分值也一再提高,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也是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一个教学板块,但有时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有必要将“负反馈”学习理论运用到高三阅读题型的教学过程中,以提高教学效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本文以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为例,展示该理论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负反馈结构在语文高考阅读题型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示例说明
1.前置性反馈
在学习之前,教师必须首先确定知识刺激点,即确定具体而又清晰的目标,以形成学生的认知前提。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与探究,学生需要提升理解鉴赏能力,掌握答题术语,梳理答题思路,规范答题。在进行专题讲解之前,教师可进行阅读能力的诊断性测试,了解学生认知方面的缺陷,看学生是阅读理解能力不够还是答题术语、解题思路不明确,参照诊断结果使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得更有针对性。这种围绕学习目标形成认知前提和情感前提的行为就叫前置性反馈。具体清晰的目标的制定,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动机,树立学习目标,更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形成性反馈
在第一阶段结束后,阅读教学便进入思维操作阶段。针对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指导,如依据题眼破题,利用中心句、过渡句梳理文章结构,利用关键句总结中心思想等;针对答题术语、解题思路等方面学习的不足,教师要注重语文知识的条例化、系统化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易混淆知识进行辨析。如对“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易混淆概念进行对比讲解、对阅读的题型和答题思路进行归纳概括等。接下来,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这一过程既有对旧知识、旧方法的运用,又有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掌握,在这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能力得到了发展,这就是思维操作阶段。这个阶段教师要尽可能把学生内隐的思维活动转化为可观察的学习行为,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矫正解决。这种及时的纠正补偿学习就是形成性反馈,形成性反馈是教学活动的有效控制环节,保证学习活动始终指向目标的达成。
3.终结性反馈
在一个专题讲解即将结束时,必须依据预定目标进行终结性检测,测试内容要达到以下标准:测试内容与教学目标相对应;测试题的测试点要全面,排列要有层次性,要按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的顺序命题。针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教师可命制测试题,测试题体现对阅读各个层级能力的考查,题型上包含理解重要词语、理解重要句子、鉴赏表达技巧、梳理文章结构、评价作者观点等题型。试题难度由易到难。测试后对没有达到学习目标的个别学生,要设法进行个别辅导;对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教师应进行集体补救性教学,以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运用负反馈理论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打破教师对学生“单向信息传递”,构建师生“双向信息互动”
负反馈学习理论注重将内隐的思维活动变成可观察的思想行为,教师可通过形成性反馈和终结性反馈的信息,了解新知识、新方法是否被学生吸收。建构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不是简单地“输入、储存”课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而是主动地将原有经验和新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批判、选择和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其基本方式是同化和顺应。当新的知识与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相符合时,就被同化、吸收并储存,否则就会被排斥或经“修止”“重组”后再吸收。利用负反馈理论指导教学,打破教师对学生“单向信息传递”,构建师生“双向信息互动”,从而避免盲目、重复教学,提高教学效能。
2.教师应拓宽反饋控制渠道
在高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分析把握学生的前置性诊断的反馈信息,准确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其次,有经验的教师还可借助以往教学的经验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估计,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另外,语文教师还可在学生的听、说、读、写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信息。如果听讲时学生点头、微笑,则表示领会;皱眉、茫然,则表示不理解。课堂作业、周考卷、期中期末考试都可以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教师要抓住每一个反馈渠道,不断形成新认识、新把握,合理调控教学。
3.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我反馈能力
在每一次诊断考试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自测”“自结”,及时发现知识漏洞,做到自我矫正和补救。在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再次教学的时候,学生还要根据教师新输出的信息进行新一轮反馈。如此循环往复,才能构成学习活动的连续性,上升性。当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效之后,便会增强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自主反馈学习和教师的反馈教学相结合,会全方位调控教学效能,最大限度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靳健.后现代文化视界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2]陈尚达.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观与教学改革[J].语文建设,2006(11).
编辑 杜元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