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打造任务驱动课堂 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时间:2024-06-03

宋加荣

摘 要:教学上,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主动性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而言,课堂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采取任务驱动的策略,就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实施策略

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很多基础性的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掌握。那么,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来说,我们应怎样引导学生,才能让其主动去学习,高效地去学习,而不是靠我们教师不知疲倦地去死讲?笔者认为,如果我们采取任务驱动的策略,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明确任务,激发动机

什么是任务驱动?这很好理解。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采用才能实现其效益最大化,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要花费一番心思了。笔者认为,就教学活动而言,我们首先要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这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动机是什么。换言之,也就是要帮助学生弄清楚为了什么去开展学习活动,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要达到怎样的程度等。事实上,只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也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之所在。因为,我们都知道任何活动都是受到一定的动机驱动的。笔者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当中,就注意采取一定的措施促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计算机探秘”这一课时,在课堂初始环节,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第一步:问题驱动。这一环节,先由笔者向学生展示两部品牌相同但档次悬殊的计算机配置单。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配置单的分析,可以让学生从中对计算机的主要配件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另外,这样的处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他们生发出疑问。比如,很多学生自然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同样的品牌,价格差距何以这么大?

第二步:任务驱动。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下面的学习活动要做到怎样的程度。为此,笔者紧接着上文第一步活动,向学生提出了自主学习任务:认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一部微型的计算机一般具备有哪些硬件设备。这一任务,学生大都可以轻松完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就初步掌握了影响计算机性能的一些关键性因素,而这正是学生学习动机产生后,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很显然,这就为他们进行后续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注重表现,满足愿望

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几个维度来说明。一是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科学不科学,是不是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二要看教学过程之中,师生的表现如何,特别是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情形;三要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到底怎样,比如对于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是不是能够熟练运用了等等。而对于这三个维度而言,笔者比较侧重于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衡量。

我们都知道,初中信息技术课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相应的知识来支撑,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切忌纸上谈兵,只注重讲解某些知识点,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条框之中。为此,我们要结合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策划准备”这一课时,在设置情景导入后,笔者就安排了一个“自主探究”活动。首先,定好选題,主要是要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方式来实现。在学生自主探索和探究时,教师要进行巡视,必要时要给予一定的指导。特别地,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要注意总结电子杂志选题的方法以及其他要注意的一些事项。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结束后,教师可针对性地指名一些学生说说自己的设计思路,并对他们的设计做出点评。点评时要做到以鼓励为主,这样可以让他们产生一种成就感,对接下来他们参与活动会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选题定好之后,引导学生进行脚本的编写。这一过程,无论是演示文稿内容的设计,还是具体的操作过程,都可以让学生去完成,既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都有所发展。从课堂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是很满足的。

三、相信学生,引领创造

很显然,上文所谈及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还只是一般性的要求。换言之,上文所涉及的对学生的一些要求,大都还打着“模仿”的印记。而事实上,待学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就要期待他们自己去创造了。而设计相应的任务活动、实践证明,就能够大大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进行“走进信息时代”第二课时教学时,考虑到大多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强,特别是在知识的运用和迁移方面也具备相当的能力,笔者就放手让他们进行探讨和交流。比如,在进行“怎样合理使用信息技术”这一内容的教学时,笔者就根据学生自愿组合的原则,将他们分成两个大组,对这一问题展开辩论。从课堂双方辩论的情况来看,是大大出乎笔者预料的。有很多学生语出惊人,给出的观点或者看法让人眼前一亮。所以,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相信学生,学生就可能给我们不一样的惊喜。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学习任务的布置,都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努力的方向,让他们自己提高自己。为此,教学中,我们要优化教学,给学生安排适合的学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采取科学的实施策略,盘活各种教学因素,这样就能驱动学生心力,促进他们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立屏.各自精彩 各自美丽[J].教育情报参考,2007(3):1.

[2]赵朝富.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J].师资建设,2017(10):108.

编辑 郝全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