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做学生喜欢的化学微课

时间:2024-06-03

张玲

摘 要:信息技术的易得性,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生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导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资源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个性化教育成为主流,微课以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它将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的优势相结合,以微视频为载体,记录着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讲解录制的教学过程。做微课不难,做好的微课难,开发微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完全可以各显神通,只要能解决教学难题,受学生喜欢,让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体验就是好微课。

关键词:化学微课;学生体验;设计

以微视频为载体的微课浓缩了学生即将或已经学习的知识重、难点,在课后或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学生依托微课对新旧知识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或复习,因为微视频内容简洁精当,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教材时对重点知识的不易理解,配上教师简洁生动有效的讲解释疑,尤其是课后学生在利用微课辅导学习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或查找工具书对微课中老师的讲解进行补充,因此,微课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高中化学借助微课辅助教学,微课的设计制作需要深入考虑学生和学科的实际特点,通过教师提高开发水平,设计最美最实用的微课,助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全面提升,教学有效性大幅全面提高。

一、对目前微课开发和使用的思考

1.微课设计需要深入细化

微课在教和学中给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一场头脑风暴,教师热衷于花费时间和精力在微课的设计和评选上,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微课并不是适用于每一节课。所以,在微课设计时要明确课程类型,挖掘小、细、易忽略、易混淆的知识点(但不钻牛角尖)来设计微课,深入细化微课,让一节微课可以结合不同的学科进行设计。

2.微课制作水平要不断提高

微课的制作需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微课制作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微课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微课摄制技术不规范,微课的摄影、制作存在问题,后期处理、字幕编辑缺乏艺术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微课程的教学效果。微课的设计制作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的,有许多细节工作和技术问题需要理论作指导,所以微课是一种教学资源,需要聚集起来,这样才能发挥教学资源的优势,从而服务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

3.微课教学知识要系统化

学生学习要做到统合综效,知识连通,融合创新,微课有一个致命弱点就是知识联系不起来,出现知识碎片化。单个、孤立的微课将知识进行切割、碎化,因此,教师可以将某个专题、某门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依次列出,围绕这些核心考点创作一个专题、一门课程的系列微课,这样微课就被关联化和体系化,就会体现微课的真正价值。

二、最美最实用微课设计的几点建议

1.设计系统性的微课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碎片化学习、移动性学习成为一种趋势,但并不意味着碎片化和移动性比系统性学习和静态性学习更优越。学习时间的碎片化不等于课程设计的碎片化,依托系统性的课程内容和完整性课程结构发展学生系统思维仍然是课程设计必须坚守的底线。

2.巧妙选题

做视频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内容,选题抓住四个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知识疑点和知识热点。制作微课前,教师首先要深挖教材,深入学习新课标,掌握新课标对各个知识点的具体要求,确定教学重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确定微课的教学难点,要以解决知识疑点为依托,以考试热点为内容,让学生学有所获。

3.巧妙设计微课

微课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习者良好的学习体验,学生的需要和喜闻乐见的微课就是最实用的微课、有活力的微课,有生命力的微课才是最炫酷的微课。

微课设计有两个原则:一要可信可用,二是有效有趣。可信可用就是对学生最有用的、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对学生学习帮助是最大的。有效有趣是有具體形象的动画图片,有幽默风趣的典型实例。

微课设计要应用问题导学策略,教师在微课中提出的“导学问题”,必须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问题抛给学生,教师要想想这个问题是不是新颖,是不是有趣,是不是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例如:在高二学习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时,为了加深学生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教师可以问:如果你是合成氨气厂的厂长,你会选择怎样的合成条件才能使厂子效益达到最大化?问题一出,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立刻被调动起来,达到不错的效果。

4.微课制作技巧

微课画面制作中可以采用三段式结构原理:教师在导入段和结尾段部分出镜,中间部分要突出展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头、中、尾刚好三个段落,所以称为“三段式”。三段式,既让学生学习时有教师在身边陪伴的亲切感和安全感,又保证不会干扰学生和分散学习的注意力,效果比较好。画面要清晰,教师笔迹美观大方,教师语言尤其要幽默,讲解轻松,不枯燥不乏味,这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轻松愉悦,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

总之,好的微课的开发和应用是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形成的,只要我们抓住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合理调控与使用微课,就能做出好的微课。

参考文献:

[1]潘亮亮.微课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5.

[2]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编辑 赵飞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