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邵秀清
摘 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适、恰当的问题情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着重探讨了如何创设合理、恰当的问题情境。
关键词:教学情境;有效导入;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死板的教学方法以及呆板的课堂导入已经不适应学生的要求。高效课堂要求课堂要活、要新、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呢?
一、巧设悬念,引发式导入
悬念是一种学习心理的强烈刺激,能使学生产生“欲罢不能”的期待情境,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引发求知动机。
案例1:在引入“四种命题”时,通过Flash动画演示一个故事情境:有一个主人很热情地约了四个朋友一起过生日,结果只有三个朋友赴约,主人见人没来齐,便说:“该来的没来。”过一会儿,有一个朋友走了,主人又说:“不该走的走了。”这时另一位朋友也走了。主人见情形不对,对剩下的一位说:“我又没说他。”结果三个全走了。提问:主人的朋友为什么会走?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
二、贴近实际,生活式导入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新颖别致,要结合生活故事、有趣数学史导入新课,以增加学生的趣味感、新鲜感。
案例2:在高中数学必修一函数单调性的学习过程中,导入单调性概念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股票市场的K线图或者学生所生活的城市某一天的温度变化图等来导入课题。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真实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新知识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对新知识产生亲切、熟悉之感,有效降低学习恐惧感。
三、设置活动,体验式导入
高效的数学课堂导入,可以依靠学生的亲自动手参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暴露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过程。
案例3: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程时,在设置情境时可以这样进行:让两个学生拿着事先做好的大小两个圆进行由远及近的运动,从而引出本节课知识。通过这种情境设置,可以促使学生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情境问题的解决实现数学理论的运用。
四、依托多媒体,直观式导入
数学课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及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更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由被动到主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案例4:在讲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截取动画片《天线宝宝》中开头的画面——太阳从地平线下冉冉升起,这一画面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连平时自制力差的学生也认真看起来。这样既生动又形象地呈现知识,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理解掌握知识。
总之,创设合适的情境,既能改进数学知识教学的呈现方式,也能使学生积极地进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从而有效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编辑 赵飞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