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 要: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辅导员需以理论学习为基点、以环境优化为支撑、以朋辈教育为抓手、以实践活动为契机、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多种途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辅导员;核心价值观;教育
当前,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需要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当前,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须解决。
一、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职责,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有效传播的重要力量。当前,在高校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实际工作中,辅导员队伍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认识有待提高。
1.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识不足
当前,在高校阻碍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非智力因素比较突出,一些大学生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许多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没有深刻意识到价值观和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的作用和价值,对造成大学生思想困惑、精神懈怠现象的原因缺乏研究,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的作用和地位缺少理性分析。面对大学生精神生活质量难以提高、聪明才智难以发挥的情况,一些辅导员缺乏主动施教的意识。对于开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认识不足。
2.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愿不强
当前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还存在许多困境,政治地位不高、职业评价偏低、社会认可度低的现象依然存在,辅导员岗位流动性大,辅导员多把自身工作看作是一种过渡性的工作,这样的认识造成辅导员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谋求自身发展,忽视了将核心价值观融入辅导员工作中,在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辅导员多是协助专家开设讲座,或维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课堂秩序,多是旁观者的角色,主体作用发挥有限。
3.辅导员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间匮乏
综合测评、党团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事务,辅导员都需要处理,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学生规模扩大,辅导员带生比例不断提高,学生人数多,忙于学生事务处理造成辅导员进行专业化探索、理论性学习的时间匮乏,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是自身对该理论的掌握,因此造成辅导员队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水平不高,难以深入开展。
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需找准自身定位,利用自身优势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1.重塑辅导员角色定位的需要
角色定位是要求辅导员明确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向。十八大后,全社会正处于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高校肩负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新的时期要求辅导员对自身角色定位进行重新审视。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的辅导员队伍,需要明确自身的角色职责,从思想上审视自身,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的意识形态中占据主导地位,发挥引领作用。
2.发挥辅导员岗位优势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教育者,长期的一线工作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以及辅导员自身专业优势、职业能力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优势所在,如何将辅导员岗位的优势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助推力,需要采取多种途径,进行实践探索。
3.推动辅导员使命履行的需要
高校作为传播先进知识和思想的教育机构,需要教育大学生坚持学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提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由此可见,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也是辅导员履行使命的要求。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辅导员需要从多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1.以理论学习为基点,增强理论说服力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和战略任务。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使其真正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必须不断学习,抓住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辅导员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增强理论功底,将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精髓融入辅导员工作的话语中,增强辅导员话语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在日常教育、服务和管理学生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让核心价值观进入学生的头脑,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以环境优化为支撑,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环境先于我们而存在,我们无时无刻不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环境的影响。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出:“工作环境同自己原所熟悉的大不相同这一简单事实便可冲破传统,成为教育力量。”改变人的思想的根本途径是客观存在,环境事实上发挥了对人的思想的规范或教化作用。通常,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人既能从环境的刺激中得到反应,也能通过自身行为反作用于环境并改造环境。
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辅导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融入班风和学风中,营造公平公正的班级环境,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传递正能量。征集学生意见建设班级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一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让学生感受价值观的力量,使学生在班风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知和内化。
3.以朋辈教育为抓手,发挥朋辈示范作用
“朋辈教育”也称为同伴教育、伙伴教育或者同辈辅导,它强调具有相同背景或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在一起分享经验观念或行为技能,借以见贤思齐,激发上进心,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朋辈教育消除了传统师生之间因年龄、角色及学识造成的反差,彼此间平等交往。朋辈学生之间的相近性、思维方式的相似性使朋辈教育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最后,朋辈教育可以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示范作用。班杜拉指出:“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模式”,“榜样表现出观察者原来不具备的新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模式,通过观察,观察者也能形成同样形式的思维和行为”。
当前,受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去人生目的和方向的“价值真空”状态、面对多元价值观时的“价值茫然”状态、面对社会矛盾以偏概全,出现“价值错位”状态,面对这样的复杂情况,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引导,发挥朋辈群体的榜样作用。辅导员发挥朋辈群体作用的关键在于选拔和培训好一批乐于服务、敢于担当、善于开展朋辈教育的学生群体,并采取激励机制确保朋辈教育的可持续性。
4.以实践活动为契机,拓展社会实践养成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对大多数人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作用是间接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作用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注重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既抓显性教育,又抓隐性教育,辅导员应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大学生之心,外化为大学生之行,利用重要的时间节点开展针对性强、目的性明确、主题鲜明的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实践中感悟价值观的力量。
5.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设网络传播阵地
理论的说服力在于理论的彻底性,而好理论还需要体现为有效的传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新的手段。以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载体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让空洞的说教变成主动体验和感受,拓宽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辅导员更有责任利用好网络,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平台,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努力成为网络意见领袖,让核心价值观引导网络舆论,做网络舆情的监控者和引导者,真正发挥网络平台传播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参考文献:
[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1987:15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高校意识形态中的主体地位建设研究”(项目编号:AHSKQ2014D78)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吉玉(1988—),男,安徽无为人,法学硕士,皖南医学院辅导员,助教,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编辑 薄跃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