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4-06-03

摘 要:以音乐教学虚拟教研共同体的构建促进有效教研为切入点,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探讨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的成效,为推动音乐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虚拟教研;教研共同体;音乐教学

随着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一种新型的、教师自主参与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基于网络的教研平台正在形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虚拟教研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研活动达到了最大限度的资源共享与思想交流。目前,虚拟教研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虚拟教研活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同和接受,涌现出许多各具特色并具有广泛影响的网站和虚拟教研组织形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虚拟教研活动相对于传统的教研活动仍缺少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尚处于起步和边缘化状态,而音乐等艺术学科尤甚。为了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在音乐教学中开展虚拟教研活动,探索虚拟教研的方式、方法和模式,为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做探索性研究工作。

一、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

经过文献分析和访谈,我们发现目前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是:

1.教师对虚拟教研投入缺乏热情

教师对虚拟教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由于广大教师工作量较大,很容易将虚拟教研活动当成额外负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缺乏引领者和指导者

从国内各个地区的情况来看,目前音乐学科所配置的教研员较少,教研员无法经常性地深入学校指导教研,许多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也仅照顾到少数学校,更无法去有效指导虚拟教研团体。目前,虚拟教研团队缺少引领者成为制约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原因导致虚拟教研很难真正高质量地开展起来,教研共同体中缺乏能真正发挥专业引领作用的骨干教师或学科专家,只能靠所谓的“同伴互助”,从而导致教研活动只能在低水平层次运行,教研质量较难保证。

3.音乐教师数量较少,难以形成学科优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中音乐教师数量较少,骨干教师匮乏,许多学校都没有成立音乐学科教研组,虚拟教研共同体更难成立,加之教研活动缺乏应有的专业引领与专业支持,难以有效地开展业务交流学习和研究。

4.虚拟教研形式单一,缺乏质量监督机制

目前,虚拟教研团队的组建还基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少规范的制度,教研活动随意性较大。虚拟教研主要还局限在校内,教研活动大多形式单一,局限于听课、评课等,缺乏研究的主题和研究的深度,还停留在教学指导的经验型层面。而由于虚拟教研团队的自发性特点,难以对教研活动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

二、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在虚拟教研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构建音乐教师虚拟教研团队,开展区域性的音乐教师教研活动,探索虚拟教研的方式、方法和模式,能更好地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服务。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

1.虚拟教研平台建设

依托所在学校的网络系统,整合音乐教育资源,构建网络教研平台,形成校园网络条件下的网络教研机制,实现了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共享,为教师研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通用型网络管理和交流平台。网络教研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融管理、教育资源、信息反馈、教师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将网上自主教研、交互学习变为现实,促进校内外教师教研的融合,为全面提高教研时效奠定了基础。

2.构建虚拟的教研团队

构建虚拟教研共同体(博客群、QQ群、网站、贴吧、论坛、维客写作群等),创建虚拟教研活动“学习共同体”,将“学习共同体”作为虚拟教研的基本单元,构建了“以名师指导为主的教师虚拟教研共同体”“基于同伴为主的教师虚拟教研共同体”和“基于不同人员的虚拟教研共同体”,深入开展虚拟教研活动。

3.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研究

通过研究国内外已有的虚拟教研的发展与现状,着力于以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以建构主义理论、社会互动理论等为基础和学习共同体理论为指导,借鉴国内与虚拟教研相关的成功经验,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状况,建构基于网络的教师教研共同体。

探讨如何应用BBS论坛、博客、维客、在线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备课、听课、上示范课的模式研究。对典型的网上自发的教研环境进行分析,提取其中促进成功的因素,分析导致消亡的原因。总结虚拟教研活动的类型、特点,寻求虚拟教研规律性的认识,进行深化研究、重点突破、经验交流,为进一步完善虚拟教研平台和有效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依据。通过实践,探索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

4.虚拟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研究

组织教师参与有指导和持续支持的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应用远程虚拟平台组织教师展开协作教学研究,形成不同学校和教育机构间教师远程虚拟教研和远程协作教学,促进参与者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意识提高,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开展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成效

1.形成校际之间的优势互补

通过虚拟教研活动的开展,推动了网络教研系统建设,拓展了教研环境。为更好地服务于教师的个性化专业发展需求,集合多方力量,开拓资源组建多层次的虚拟教研共同体,可以充分发挥各校的优质资源,整合共同体内教师人力资源,交流各校教研工作先进经验,提供各自的教学研究情报资料,共建共享,共同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2.弥补虚拟教研中专业引领不足

网络虚拟教研充分发挥了网络资源的优势,为专家、名师和教师零距离接触提供了平台,多所学校开展校际虚拟教研合作,也使得各个学校骨干教师能够起到专业引领的作用,虚拟教研平台也为专家、名师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虚拟教研共同体实现了教学实践的紧密交流,使虚拟教研真正介入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中,成为教师深度学习的场所,这样的虚拟教研共同体对参与教师的发展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3.增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与监督

虚拟教研拓展了教研的组织与开展形式,创新了教研活动的新机制,学校可以根据校情采用更多形式进行合作互助,使教研的渠道更加宽广,多所学校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可以互相起到提醒和监督作用。

4.校际虚拟教研激发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区域校际虚拟教研活动属于民间行为,没有行政干预,均出自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考虑,这种联合是自愿的,其形式十分切合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因而受到广泛欢迎,促进了学校和教师积极性的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与推进策略

1.存在的不足

在每一层面人员的参与和互动下,虚拟教研共同体才能逐渐形成,其所发挥的实际效果远远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但我们深知,要想形成真正的常态,还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目前,虚拟教研活动的组织性和制度性建设,有效虚拟教研活动的方式、方法和模式的制定,以及缺乏对虚拟教研效果的评价机制,仍是制约音乐教学虚拟教研活动的主要因素,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2.推进策略

(1)以点带面,区域推进。培育典型,建立一批音乐虚拟教研活动开展示范学校,区域推进音乐虚拟教研制度建设。

(2)分类指导,均衡发展。根据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分层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音乐虚拟教研制度建设,加强对相对薄弱学校虚拟教研工作的指导,促进各具特色、均衡发展的教学研究团队形成。

参考文献:

[1]张喆.基于BBS的中职校校本虚拟教研的探索与实践:以曹杨职校校本虚拟教研的实践为例[D].上海师范大学,2008.

[2]陈黎明.虚拟教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3]周元春.中小学虚拟教研活动的特点、功能与组织管理方式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4.

[4]李明山,马秀梅,张兴志.小学教师开展虚拟教研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38-42.

[5]刘春立.虚拟教研的方式及其应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26(4):110-111.

[6]潘华东,桑新民.虚拟教研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1(8):17-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编号:132821535)。

作者简介:开红(1973—),女,山东济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编辑 薄跃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