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背景下中学校运会改革的成效研究

时间:2024-06-03

朱志林

(福建省漳州市第五中学)

学校体育运动会作为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与创新,不仅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教学,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成为展现学生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舞台。2014年,我校以“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一个也不少”创建特色体育校园为指导思想,同时由于校园地处市区,操场面积狭小无法开展传统的田径运动会,所以对传统校运会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开展新型的体育趣味联赛。重点对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进行调查研究,为接下来的学校体育发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对我校2015届高三学生和教师(经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校运会)进行了访谈和调查研究。其中发放调查问卷346份,回收调查问卷338份,回收率97.6%,有效问卷338份,其中男生208名,女生138名,有效率100%。调查结果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学生参与人数的变化

从图1分析可得,2012年后举办的新型校运会有90%以上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参赛比率也大幅度提高,这些人当中运动员增加了35%,旁观者则由原来的28.5%降到了12.5%。作品征集、宣传报道等参与的学生人数增加不止5%,说明学校将校园文化生活融入联赛,比如:向全校学生征集校运会奖牌,各单项比赛设计的奖牌,还有体育征文、会徽的设计,更多地扩大了学生的参与空间,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舞台。可见,体育联赛把学生的精力又重新吸引到了运动场上。

2.学生参与态度的变化

从图2可见,传统校运会改革创新后学生自愿报名参加的比率有了明显提高,自愿报名参加比赛的学生占到参加总人数的71.9%,而以前出现老师和学校硬性安排学生参加比赛的现象也由46%逐渐减少17.8%,说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也不再愿意一直是看客,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项目去展示长处,同时增设了一些教师项目使师生能够同场竞技。调查表明:81.4%的学生认为师生同场竞技不但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而且增进了师生的感情。可见新型校运会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

3.比赛项目设置的变化

从表1可见,我校传统校运会项目设置多以竞技为主,偏重正规的田径运动项目,而新型校运会则减少了竞技性较强的项目,加大团队与游戏项目的比例。由于田径运动项目竞技性强,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要求较高,所以越是难度大的项目(如1500m、3000m、跨栏等)报名的学生人数较少,通过访谈得知1500m是学生最不喜欢的项目;其次是800m。学生最喜欢参加的项目是篮球、接力等团队合作较强的项目。另外,调查发现:比赛项目设置的多样性,使得70%的学生觉得自己可以作为其中的运动员之一参与进来,学校可以把项目设置的参与权、组织策划、宣传报道任务等交给学生,通过各方面的锻炼来激发他们的热情。可见,项目设置直接影响学生对校运会的参赛兴趣。

4.竞赛规程安排的变化

传统校运会的竞赛规程通常是以选择某一周的2~3天时间,将比赛集中比完,这样容易出现学生在运动会期间运动激情很高过后却忽视体育锻炼。新型校运会则将所有项目单列分开,1~2周为竞赛日程进行比赛,这样使学生养成习惯,注重平时锻炼。在计分方式上,联赛也大量增加了对体育征文、体育摄影、会徽设计、奖牌设计进行计分,而不是仅仅限制在比赛项目上。调查表明:88.7%的师生认为竞赛规程和时间的改变一方面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率,使得比赛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5.促进体育教学的变化

促进学生“健康第一、全员参与、全面发展”是传统校运会改革的目标。访谈分析:80%的师生认为我校新型校运会不同项目的竞赛不仅促进了学生課外体育活动,还认真贯彻了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大大提高了体育课堂效果。首先,表现出教学内容的丰富多样化,课堂互动的增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以及教学过程中练习密度、强度的自我加强。其次,学生参与体育课主观能动性的提高使教师再也不用担心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最后,校运会的项目改革也对体育教研和备课内容的优化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6.发挥体育功能的变化

体育联赛把传统校运会追求胜负、名次变为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特长,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学生生理、心理等不同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调查表明:90.2%的学生认为参加联赛促进了体育运动技能和成绩的提高,72.6%的学生认为团体项目的增加对增强合作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具有明显作用,同时体育联赛中多重角色的扮演也培养了体育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58%的学生认为竞赛项目、组织形式等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体育欣赏能力,促进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建议

1.培养学生能力,可以把单项比赛的竞赛筹备策划和组织管理发放到年级或者班级负责。

2.创新教学内容,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加强课堂练习互动,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3.激发学生兴趣,体育比赛前夕进行项目征集,让学生自主选择将自己喜欢的项目纳入其中。

4.加强体育宣传,比赛期间邀请兄弟学校或者学生家长一起参与,增加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5.合理安排赛程,将保持校园记录的竞赛项目常年进行,促进学校特色体育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金梅.校运会与社会化[J].体育文化导刊,2002(6):54-55.

[2]宋东明.学校运动会改革的实践策略[J].体育教学,2008(3):31-33.

[3]杨建运,吴龙.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19(2):108-110.

[4]贾珍.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经验浅谈[J].当代体育科技,2012,29(2):69-70.

编辑 孙玲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