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饶建洪
(福建省光泽县第二中学)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高中数学教学模式略显滞后,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而在复习阶段的高三课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为此,从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入手,结合高三数学部分内容,构建完善的主体性教学模式,并进行实践探索,为高中数学的传授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探索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课堂结构单一
高中数学教师教学顺序多遵照于复习、新课、练习巩固、总结、作业等结构。可以看出教师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学生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此种课堂设置虽体现出教师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知识水平,但学生却在教师所设的程序中进行学习,虽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却未学会如何独立思考。此外,课堂结构过于单一,教师仅根据事先设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未给予学生独立的活动、讨论及思考的空间,教学成果实效性较低。
(二)教学手段滞后
教师的教学手段亦关系着學生的学习成果,但我国部分高中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学手段过于单一,依旧延续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而此类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充分的内化、师生没有互动、教学内容不具有针对化等问题,教学实效性较低。例如,在讲解程序框图这一知识时,部分教师皆独自在黑板上进行解答,虽讲解知识较多,也应用启发性教学法进行教学,但学生在仅有的45分钟的课堂上听讲,练习与学习皆靠课后,教学实效性较低。此外,由于学生在课堂上仅作为听讲者,教师与学生互动过少。且高中数学课堂内容较多,教师教学时极少应用讨论、合作等教学手段。因此,导致教学未能具有针对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高中数学教学理论
(一)教学认识论
教学认识论主要将教育的客观规律与科学论点进行汇总,以提高学生思想理论层次为基本目标,利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将简单化与僵化性特点融入学科理论与实际问题的探讨中。教学认识论组要包含个人全面发展理论、现代教育概念等问题,力图加强教育体系的构建。在高三数学教学中应用教学认识论作为教学理论,可有效地构建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引导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
(二)数学教学论
数学教学论则是根据数学课程累积下来的教学内容进行汇总,用独特的构思特点,形成较为全面的教学理论体系。并结合多方教学事例,针对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进行专业化的探讨,以此提高高中数学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观点。
三、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
(一)调整教材顺序
高三阶段的数学主要以复习为主,但复习顺序需进行调整。高中数学课程大多以“直线式”教学作为顺序。“直线式”顺序指将高考数学水平作为上升终点,将大众的普通化数学作为低水平一端。而“螺旋式”教学法是在“直线式”教学法的基础上,将某一教学内容经过循环,从而进行全方位的发展。而我国高中数学大多以函数作为基础,将代数、几何、微积分按照计算含量进行排序。而在高三复习中,需要将课程安排的层次分明且有机统一,因此,需要重新设置。主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包含集合、简单逻辑与平面向量等知识,作为数学研究的基本。第二层次则为函数,作为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三层次则需将代数与几何进行结合,充分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第四层次与第五层次则分别为立体几何与概率、微积分等数学知识。将空间感与数字运算充分结合,构建标准的数学逻辑体系,促进学生认知与心理的统一。
(二)完善教学内容
为了保障学生所学具有高接受力、可应用度,需要对高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完善。需要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同时,将教学内容有效衔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在高三教学时,需要分清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主次顺序,并将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最终呈现出精简、有效的数学知识。必修课中教学内容较多,因此需要适当删改重点教学内容,例如,在讲解函数时,教师可将常用函数、对数知识进行删减,主讲幂函数、换底公式、指数与对数方程等知识。但要在复习中加入研究性课题讨论,例如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利用或向量的应用等。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充分体现出数学主体性教学。此外,选修课程中亦需要根据不同知识所占的比重进行设计,并添加相关实践类课题,如杨辉三角相关知识,定积分的应用等。
(三)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以讲完书本课程为主,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学习意识。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将主体性教学法融入高三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首先,教师需要具备大众化的教育观,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数学发展。第二,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亦要满足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比如,在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3第二章统计课程教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采用统计方法对全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而引出利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四)创新教学手段
主体性教学法旨在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因此,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手段。首先,教师需要设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不应仅将课本内容作为学生学习重点,还需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其次,教师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为此,教师可选择重点教学内容并将其提前告知学生,使学生自主预习。上课时,教师可选取学生上台进行讲解,随后再进行评价与补充。例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不等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后,学生可根据自身理解进行试讲,通过自身的理解将课程内容加以概括,对知识点进行解读,不仅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亦可促进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学习意识。此外,教师还可利用问题贯穿课程始终,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主导课程走向。
(五)构建教学模式
主体性教学模式主要可分为六个环节进行,分别是创设情境、实验探索、分层内化、反馈评价、强化实践、查缺补漏。创设情境可作为新课引入而用,教师通过课程内容,加之自身理解,利用情境模式展示出课程内容。例如在复习几何图形时,教师可利用相同形状的物品进行展示,促进学生立体思维能力。实验探索则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课题类实践课程。分层内化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类型进行分组,进行针对化的教学。从而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与反馈。并根据学生所学内容进行实践课程,保障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最终,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适当总结,并查缺补漏,保障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四、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根据本文提出的几点策略,对部分高中的课程及教学进行改革,并利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法询问高三同学的学习感受,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成绩皆有所提高,学习主动性也明显提升了。
总之,高中是学生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构建主体性数学教学模式,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提升其自主学习意识。为此,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模式,以此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巫舒.试论高中数学主体性教学法的模式构建及实践[J].都市家教月刊,2015(12):71-72.
[2]聂晓红.主体性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J].教师,2016(29):58-59.
编辑 温雪莲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