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黄智建
摘 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并伴随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有着不可言喻的作用。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是枯燥且低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关键词:自主学习 自主发展 教学改革 创造能力 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以问题作引导,使学生自己设计与完成实验,亲身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自主学习”引入课堂中,就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潜能,加快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高质量的学习。要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必须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构建与新课程教学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
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化学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景,让学生身处情景之中,开发潜能,逐步形成“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例如《乙烯》(第1课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化学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课题的引入
利用多媒体介绍有关石油的资料,给出乙烯的相对分子量:28和碳的质量分数:85.7%。学生计算得出乙烯的分子式:C2H4。从碳、氢原子比值看,乙烯是一种未达到饱和的烃。回忆烷烃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并相互进行讨论,写出乙烯的可能的结构简式。在这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富有创新精神,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二、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由于受到知识的局限性,写出的可能结构中含有碳碳单键、碳碳双键,如果分子中含有这样的官能团,那么应该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学生应该设计怎样的实验来验证其结构特征呢?不妨让学生设计出这样一个实验来证明结构是否正确: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分别通入乙烯气体,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乙烯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由此学生自己得出结论:自己推测的可能结构--碳碳双键是正确的,乙烯分子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接下来,通过展示乙烯分子的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或通过多媒体演示,请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归纳乙烯分子的结构特点:平面四边形,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形成碳碳双键。结构简式:CH2=CH2
四、及时小结
通过计算、讨论与实验,学生自己得出乙烯的分子结构。在教学中,由于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避免了课堂上教师边实验边讲解地教和学生被动地接受式的学,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分析和归纳,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有利于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自主性学习中应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然后进行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交流,归纳小结解释其内在的深层关系,最后是在掌握主要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探索新的知识。
在有机化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设计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再例如:苯分子式的确定。设问:已知苯分子式为C6H6,如何确定该有机物的结构式?具有哪些性质?学生经讨论后归纳:1.可能含碳碳双键,鉴别方法:①与溴水反应;②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2.可能含碳碳三键,鉴别方法:①与溴水反应;②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要确定苯分子中是否含有以上官能团,可以通过实验验证。
学生分组实验: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各加入1mL苯,振荡。学生分组进行以上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结论:自己推测的可能结构是错误的,苯的分子结构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苯的结构特点:平面正六边形,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碳碳之间的键是介于碳碳双键和碳碳三键之间独特的键。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贵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下面是某同学研究金属钠的活动过程:
观察:金属钠的颜色、状态: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态。
实验:取一个烧杯,加入适量蒸馏水,并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再加入一小块(绿豆大小)金属钠固体。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是否有预测之外的实验现象发生?如何通过实验进一步研究?
结论:1.钠与水反应的现象:浮、游、熔、鸣、红;
2.钠与水反应生成了NaOH和H2。
方法引导: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一是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注意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体验观察、实验、分类等方法及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的应用。
首先通过观察得出钠是银白色固体,其次对实验内容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解释、讨论得出结论。学生记录下了:浮、游、熔、鸣、红;即浮——说明密度比水小;游——说明反应放出热量;熔——说明熔点低;鸣——说明反应有气体产生;红——说明反应后溶液呈碱性。鉴于此学生首先想到产生气体是什么?提示学生从反应前后元素守恒,想气体应该是什么,学生想到反应物是H2O和Na,可能产生H2或者O2,让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学生上讲台操作,证明气体是H2。对变红学生很快就想到是生成了碱,结合反应物中所包含的元素得出是NaOH。
以上例子,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勤于动手,善于自我小结,从中获取基本知识,培养技能,教师起着引导、启发的作用。
在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并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学法指导。首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能发展为有用之材,切勿采取冷淡、歧视的态度,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公正地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进步和成功。其次,学法指导要有针对性,对优等生注意高标准、严要求,加大深度、广度,使之“吃得饱”;对中等生要发现和肯定他们的闪光点,适时为之创造发挥才智的机会,让其“吃得好”;对待后进生应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可采用低起点,小步子的培养指导方法,让他们“吃得了”。
总之,我们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施教过程中必须以新课程理念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和实践活动,从中获得感受、体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化学新课程改革之路健康、顺利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6
2.王秀红,周仕动.化学课程论与课程教材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邱化明.化学教学中自主能动性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