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徐丽霞
摘 要:新课程进入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对话、合作、共建,师生一起分享对课程的理解,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正统一起来,使每一位学生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然而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和发展,就必须采取合适的课堂教学方式。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课堂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导”,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只有这样,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生的魅力,语文课堂教学也将随之焕发巨大的生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应该做到:
一、变“传授者”为“组织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组织者、策划者、“伴奏”者。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建立健康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我在教学生《故乡》的时候,我首先按着教参的提示把文章分成三个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然而,我告诉学生,这种对课文的分解已经延续了几十年,今天你们想想还能找到其他的“三”吗?不一会儿,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但是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都说“三十年”,我肯定了学生的回答。的确,文章主要通过30年前后闰土、杨二嫂的变化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但这不是我要的答案。于是我就开始指导学生如何来找“三”,明确告诉学生,你需要自己整体把握课文,然后进行归纳,才能具体找到“三”的内容。过了几分钟,学生七嘴八舌地说了:
课文中一共写了三个故乡:一个是现实中的,一个是过去的,一个是理想中的。
三种生活:“如我辛苦辗转而生活,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
三代人:母亲,“我”和闰土、杨二嫂,水生、宏儿。
三种感情:对母亲的尊敬,对闰土杨二嫂的同情,对水生、宏儿的爱护。
当然,在同学的回答里,还总结出三种吃西瓜的动物:刺猬、獾猪和猹,三种做工的方式,三次提到了“隔膜”一词。
这一堂课,同学们畅所欲言,课堂气氛空前活跃,我觉得适时地改变教学思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变“传授式”为“探索式”
周玉仁教授说过:“作为教师,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让他们自己跳起来‘摘果子。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得出的,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我在教学《孔乙己》的时候,课堂上首先让学生找到贯穿全文的一个关键词“笑”;然而让学生探究,他们分别是什么人,为什么笑,笑的含义是不是相同;再让学生思考“孔乙己处在怎样的一个社会里”“为什么孔乙己出场才可以笑几声”两个问题;最后以“孔乙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怜吗?可恨吗?可爱吗?”启发学生自己归纳课文。这样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因此课堂教学应将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转变为“组织学生自己探索、主动参与学习,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
三、变“会议式”为“议论式”
为了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应该把教学模式改变为“议论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知其然并再知其所以然。如:我教完了《蔚蓝的王国》,我有意让学生对作品的主题进行讨论,同学们兴高采烈,归纳出来作品的主题丰富多彩,有人说,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有人说,赞美美好的青春生活;有人说,歌颂爱情的美好;有人说,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慨叹。学生们言之有理,我及时对他们作了肯定,今后再进行类似的活动,学生参与面广,情绪高涨。同样是教《故乡》,这一次,我是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来说的,我引导学生说:小说以“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线索贯穿全文,主要写了“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同学们有的说见到了眼前萧条的故乡,有的说见到了苦得像木偶人的闰土……这时,有个同学突然举手说:“我觉得,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变,故乡的景色变了,故乡的人变了,故乡的情变了……我及时肯定了他,表扬了他,我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点拨与调控,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共同发展,增强课堂教学的活力。”
总之,要在45分钟的课堂上扮演好语文教师这一个角色,为语文课堂注入源头活水,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语文教师的价值才能得到最终的实现,语文课堂才能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