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创新需要洋溢在课堂中

时间:2024-06-03

成 红

目前语文教学并不十分令人满意,高耗低效,模仿太过而创造性不足,学生的主体地位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只关注终结性评价,不去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唯有切实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以较好地落实。那么,怎样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方法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呢?

一、气氛要“活”,营造创新的心理环境

学生在紧张的气氛中学习,担心的是被老师随时提出的问题难住,或被老师严肃的目光盯上,或怕又要因回答错误挨批评等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造意识就会受到压抑。所以,要创设和谐、融洽、愉快的教学氛围。具体做到树立民主意识,解放学生。树立全体意识,尊重学生。挖掘教材内容,以“材”激趣。如教《丑小鸭》一课时,我先让同学自己设想这只鸭子的未来,同学们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我先让班长开了个头,之后同学们都跃跃欲试,作出了各种设想,然后再开始讲课,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使课堂在欢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二、讨论、想象等活动方式要“活”,提供创新的实践

讨论应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全班或小组或同桌相互讨论,或者师生间讨论,可以集思广益,相互补充,在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与全面性上有很大的帮助。讨论,还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辩与论中,使思维的火花碰撞,产生创新性理解。如教《莫高窟》第一自然段时,学生对教材质疑,有学生提出为什么写莫高窟用:“她”这个字而不用“它”?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讨论得很深入,自己体会了作者对莫高窟的喜爱之情。

三、语言文字训练“点”要“活”,巧设创新机会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是语文课标中的一个子目的,创新意识培养不是孤立进行的,也不应是重中之重,它应该与学习语言文字统一起来,应寓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之中。抓词语训练“点”。句子教学中也可巧设训练点。阅读中还可联系写作知识巧布训练点。

教海无边,但总找不到两种途径和方法完全相同的课,语文课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在我们平时的数学中,不仅要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还要与学生现有知识紧密相连,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扎实训练,将语文课上“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能得到切实的提高。 ■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