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 斌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既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有“预设”、一切尽在“教师掌控之中”的现象,又要避免不适当地、漫无边际地“生成”,要设计弹性方案,敏锐捕捉和把握各种信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体悟“问题解决”的过程,在互动生成中,焕发课堂的生命力。
关键词:数学课堂 动态生成 生命活力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叶澜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它从生命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强调课堂中师生生命活力的有效发挥,要求教师要敏锐捕捉随机而生的教学机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的舞台。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怎样使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呢?我认为:
一、充分预设教学设计,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
生成并非是盲目的生成,它需要教师科学、灵活的引导。小学数学课堂根据它所特有的目的,既要有生成的需要,也要有生成的起点。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在深入分析、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预设学生生活有怎样的体验、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探究会有哪些答案……使预设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利于学生主体的发挥和潜能的激发。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才可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会“左右逢源”,在和学生的互动中生成“亮点”。
二、捕捉动态生成的亮点资源,让智慧闪耀光芒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让智慧闪耀光芒。一次,我上活动课“鸡兔同笼”问题,我讲到“鸡兔共有16个头,4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只?”时,学生正认真地听我讲解时,忽然听到一个“调皮鬼”在小声嘀咕着:“这样想太烦了,把每只兔子都砍掉两只脚,每只鸡都斩掉一只脚不就得了。”我听了一愣,马上心一动,立即让他上讲台讲解:“鸡和兔共有44只脚,每只兔子砍去两只脚,每只鸡砍去一只脚,44只脚就少了一半即22只脚。这22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16,另一部分是兔子的只数:22-16=6(只)。”
“多么有创意的见解呀!”我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这样一来,其他学生也兴趣盎然。我顺水推舟,干脆来个小组讨论。在讨论中,不时有同学举手,不时有新的想法产生。直至下课,共有三种方法被公认为“奇思妙想”。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迸射出智慧的火花。可预设的课堂亮点是精心设计、诱导的结果,教师自然善加利用;不可预设的课堂亮点更弥足珍贵,教师必须在意想不到的情景中因时而变,适当地改变原有的预设,将亮点牢牢地锁定,与学生共同构建灵活开放而生成发展的课堂。
三、放大生成,让个性自主张扬
放大生成,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使数学学习变成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它是师生生命历程中精彩的一笔,是推动学生发展最有效的途径。
例如案例:《乘数是一位数乘法》教学片段
课始出示复习题:计算12×3=
在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之后,我把题目12×3改成17×3,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动笔计算,我巡视,发现了多种答案。学生真是没学懂,我需重点强调了。但又一想:何不把这些错误呈现出来让学生自主剖析呢!于是我把学生出现的几种情况板书在黑板上:
17×3=31 17×3=51 17×3=321
师:你们认为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为什么?
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生:17×3=31是错的,他忘了进位。
生:17×3=51是对的,不过我想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十位上1×3=3,为什么积的十位上是5呢?
生:十位上的3加上个位满二十进上来的2等于5。
生:3个10和2个10为什么不相乘而是相加呢?
生:十位上原来有3个10,又进上2个10,合在一起用加法。
生:17×3=321是错的,17×3连100都不到,怎么会300多?
生:我知道是怎么错的,个位上3×7=21写下来后,十位上1×3=3没地方写了,就写到21前面去了,所以错了。
……
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表达时暴露其思考的过程,特别是对这一过程中发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自我否定”过程中获得深刻感受,促进学生自我反省和观念冲突,而原来预设的那种只把浓缩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有时一些“旁逸斜出”的不顺反而会给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
总之,小学数学从预设到教学都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性资源,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情去作灵活、及时的应变处理,在随机生成中走向完善,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互动、互促,教学相长的过程,成为激发师生的生命潜力、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叶澜.《重建课堂过程观》.《教育研究》.2002年第10期
3.孔企平,胡粉林.《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