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翁阳阳
摘 要: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知识量大而杂,概念抽象而难懂,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且操作性强,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的支持,这都需要学生独立分析判断并解决相关问题。从现行汽修专业学生学习专业课现状入手,将引导文教学法引入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中,根据教学特点,结合典型的教学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除注重培养高级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中职教育;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倡导人之一托马斯胡戈(ThomasHug)提出: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这三个能力的培养并不在一个层面上,它们的关系是层级关系,其中专业能力处于最下层,第二层是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为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目标。
现代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进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教学时,一般都是在实训室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但由于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对于课程学习参与度、积极性并不高,教师为赶教学学时,传授知识的方法较为单一:教师示范,学生反复练习,学生成为实践练习的“熟练工”,这没有突出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知识的方法能力。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以“正时机构的拆装与检测”一课为例,探讨引导文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
一、中职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现代社会是知识信息高速膨胀的时代,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储备就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收集信息,并应用知识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而,如今我们的中职学校为了学生能尽快上岗,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专业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计划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都很差:完成单个任务很容易,遇上综合任务就“无从下手”;教师不布置、不指导任务,学生就“无事可做”;任务中教师不在身边,就自我放松,玩笑打闹,自我约束能力差;想不劳而获,团队协作意识差等。这一切都会导致当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发现所学知识无法应用在工作中,导致他们无法快速胜任工作,会认为所学专业无用,自我效能感差。
因此,针对这一状况,从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专业课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更要培养学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引导文教学法是一个面向实践操作、全面整体的教学方法。
二、引导文教学法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应用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预先设计的引导文(Lead text)等教学文件,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工作和检查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文教学法,即根据企业典型维修项目设计教学任务,然后以项目为载体,在具有企业文化的工作站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教学的各个环节,按照岗位操作规范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
1.教学准备阶段
一堂课的成败与课前准备密切相关,因此我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教学地点选在发动机工作站;全班同学分为4组,每组各配备一个丰田1ZR发动机的活塞连杆组、塞尺、活塞环卡钳、游标卡尺等配套工具,以及丰田维修手册。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在课前还开发制作了相关的工作页、课件、视频。这样开放的学习载体,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师生双边互动,体现“双主”理念,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各环节。
2.教学实施阶段
引导文教学法的工作程序分为六个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验—评估。我根据此衍生为以下四个步骤开展教学:
(1)创设情境——学习任务(5分钟)
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一个4S店实际维修案例情景“发动机怠速抖动”,引导学生判断正时链条松懈或正时不正确会导致上述故障,进而引出本课题:正时链条的拆装检测。真实的案例情景能激发学生热情,唤起学生岗位意识。学生接受工作任务,明确学习目标。
(2)任务导向——计划决策(25分钟)
学生接受工作任务后,我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按照工作过程导向依次布置以下四个学习任务,使学生由感性到理论再到实践,依次完成任务,落实教学目标。
任务一:引导学生观看发动机实物,理解正时链条在配气机构中与其他零部件的装配关系。这是学生的感性认识阶段。
任务二:学生分组查阅资料,检索信息讨论,完成正时链条拆装步骤等关键知识的填写,明确了知识目标。并依此制订正时链条拆装检测的计划和安排人员分工。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教师各组答疑指导,明确操作要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学生完善工作页。这是理性认识阶段。
任务一、二的完成为任务三做准备。这种开放式的学习形式,是学生自主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的阶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3)演示指导——分组练习(35分钟)
任务三:正时链条的拆装与检测。是实践认识阶段,也是本节课重点、难点所在,在分组练习中通过实践操作突破。正时链条的拆装必须按维修手册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我分三个过程引导学生操作实践:
实践操作前,我先播放同校学生规范拆装工作过程的视频,让学生有一个正确而完整的步骤印象,并对其中重要的拆装步骤,如:需要设定活塞位置确定正时的三点位置、拆装时链盖螺栓的顺序、拆装正时链条张紧器需释放张紧力等,停顿示范,加以讲解,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视频的演示,弥补了教师亲手示范可视范围的局限性,同时也是一个目标激励,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操作过程中,学生人员分工,各司其职。我会到各组巡回指导,反复强调操作规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学生在初次进行拆装时,由于操作步骤较多,我会耐心指导鼓励,帮助学生克服恐惧、不耐烦心理。对于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如:暴力拆装、拆装工具乱放等危及安全的行为,及时停止操作,给予纠正,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能这样拆装,不规范拆装对发动机有何影响。在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强化学生自我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安全教育的德育目标,落实技能目标。
操作结束时,学生需要对发动机进行盘车、正时三点位置的检查,以检验小组拆装成果,从而顺利完成任务三,并为任务四做准备。
整个分组训练中,每一步工序,学生需要对所在工位进行整理、清洁,实施7S管理,加强学生职业素养。
(4)评价反馈——思考探究(15分钟)
师生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填写评价表,完成任务四,这是任务的落实阶段。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测量数据、拆装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对每一团队在工作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工作习惯、工作质量以及团队协作等进行点评,对于表现优秀的给予鼓励;对于操作中的典型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并纠错。通过正反例的对比,再次强调教学重难点。而且学生以主人翁的意识参与点评,对自己能力有了一定认识,也升华了本课的德育目标。
3.引导文教学的反思总结
在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时,引导文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引导文的实施要由浅入深、步步推进,符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习惯养成。引导文要体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学生在掌握汽车特定车型维修一般规律的技能的同时,逐渐培养其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同样,引导文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其他教学法,如:讨论法、演示法、大脑风暴法、工艺教学法等相互穿插适用、相互配合,以使教学效率最大化。
参考文献:
[1]韦诗呐.谈高职“方法能力”培养: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高教论坛,2010.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编辑 赵飞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