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实施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

时间:2024-06-03

叶莉琳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兴趣,提升小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成了数学教学实践中值得探究的问题。长期的实践探索证明:只有在“建构和谐的课堂氛围”基础上,“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并利用多种方式方法“努力让学生动起来”才能有效地实施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主探索;课堂氛围;学习主体;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由此可见,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是学生内在生命本质的展现。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探索式教学方式顺应了儿童的这一天性。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从儿童的心理需求出发,在课堂上实施自主探索式教学呢?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并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和谐的课堂氛围”就是教师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实施和反思自己的每项举措,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设计的每一项学习活动中。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喜欢一位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就会积极主动探索这门学科的知识,就会促进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形成。孔子所说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

在课堂上要形成师生之间的和谐气氛,需要做到:

1.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让他们从内心深处没有被歧视和“低人一等”的感觉。

2.要宽容每一個学生,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答错题的时候,要从中找到其闪光之点,多肯定、多鼓励、多期待,让学生消除害怕、担心等心理障碍,使学生敢于发言、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实践。比如,“分数除法”一课,当学生掌握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有学生说:“除法是转化成乘法做的,乘法能变成除法做吗?”这一个问题,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有意义吗?”

“这不像绕口令一样绕着玩吗?”

“那不是更麻烦了吗?”

学生的质疑,体现了认知的局限,却展示了积极思考的可贵一面。此时,教师应该用赞赏的口吻抚慰大家,更要鼓励这位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学生。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遇到“出错的学生”,需要我们智慧地保护他们勇敢探求知识的心灵。

3.要让每一个学生既能勇敢站起来,又能体面坐下去,以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和兴趣。如果教师把师生关系搞僵了,反而希望学生主动自愿参与探索活动,获取数学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作为教师要时常反思:我真正喜欢自己的学生吗?我尊重并利用学生的天性了吗?学生不懂敢问、爱问吗?我打击过学生的自信吗?我禁锢了学生多少思想?我搞“一刀切”了吗?我尊重差异了吗?我最大限度把课堂还给学生了吗?我的学生喜欢数学课吗?……

总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自主探索的前提和保证!只有心随,才会有心动;有了心动,才会有行动。

二、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要体现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否则,教育就丢失了它的本质。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相信学生,不怕学生出错,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去大胆放手探索。教师只有满怀信任,放手让学生先去探索、尝试,才能找准学生思维上存在的症结,才能高效地对“症”施教,从而避免在学生已经明白的地方重复用力,浪费时间和精力,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益。

把课堂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就要做到:能让学生说的,教师绝不多说;能让学生做的,尽量让学生去做。

三、努力让学生动起来

美国华盛顿一家图书馆正面墙上有三句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些话告诉我们: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自己去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远比通过教师的讲授而了解的知识要理解得更加深刻、有效,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体验、感悟才能获取真正的技能。特别是对于有些概念来说,除非亲历探索过程来自主建构,否则儿童无法真正理解和习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主动去探索、尝试,并自愿地参与到观察、实验、操作、猜测、验证、搜集与处理信息、讨论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中去。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有事可做,才会专注、投入,思维才会被激发,数学能力才会有所提升和发展。

那么,采取怎样的策略让学生动起来呢?

1.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动手实践的探索后理解和掌握的。

我在教学“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角”时,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拼一拼、画一画,大多数学生与我想象的一样,先画一个45°的角,再在其中去掉30°的角或者先画一个60°的角再去掉45°的角。我在巡视时,一个女孩的画法引起了我的注意,只见她把两个三角板的45°角和30°角重在一起,两顶点对齐,角的边对齐,很明显,单层的角就是15°。只见这位同学先画了一条直线,用单层与双层交界的那条边与直线对齐,沿着单层的另一条边迅速画一条直线与先画的直线相交,交点就是15°角的顶点。多聪明的孩子!当我请她向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后,大家都为她的“妙想”热烈鼓掌。在教学中,只要我们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他们一定会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要以新颖有趣的设计,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教学的设计要让内容和形式生动有趣,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内在动力。既能满足学生兴趣上的需要,又能满足他们对内容实用性的需求;既要满足学生感官上美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他们对课本形式上实用性的需求。

例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一课,我们可以用富有童趣的游戏引入课题,并将此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一条明线,促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活动始终保持兴趣。

教师:喜欢孙悟空吗?我们来玩个“齐天大圣”的拼图游戏吧?大家来PK一下,看谁先完成。

教师:想从一个玩家变成一个拼图游戏的设计者吗?老师带来了一幅拼图,它的长是18厘米,宽是12厘米。

教师:想想看,怎样的正方形才能把它正好铺满呢?

接下来的操作感悟、画画分析、讨论交流、发现关系获得概念等环节的学习,学生积极探究互动,不仅完成了操作,还较准确地描述了思考过程,效果良好。

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外,教师还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知识水平、素质修养、性格秉性上下功夫,让课堂有趣而充满活力。

3.要培养学生把实践与思维结合起来的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达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教师在指导时,一定要把操作与思维集合起来,使学生手脑并用,而且每一步操作都要与解决的数学问题相联系,养成良好的实践习惯。

4.要培养学生合作实践的习惯。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实践习惯的良好途径,它有利于动手操作实践。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积极动手操作的习惯。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时,要体现合作意识,这样才能体现集体的智慧,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教师在指导操作时,要有意创设有利于合作的活动,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自主探索教学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只要我们深入研究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持之以恒地探索、研究,就会发现更多更有效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胡开勇,李志军,刘朝建.基于游戏的小学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J].教育科学论坛,2014(12).

[2]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