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溯本追源,解决问题

时间:2024-06-03

冯丽明

摘 要:一年级教材中采用的基本上是纯图片情景或者半文字、半图片的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可是学生在作业中还是会经常出错。为了了解原因并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对学生的错题进行收集和整理,从理解题意和思维两个方面存在的障碍对一年级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障碍做出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为以后解决应用题等复杂情景问题做好准备。

关键词:解决问题;障碍;解题策略

一、溯源:解题能力提升的提出背景

自从实施教育教学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材中“解决问题”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可是那些在课堂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在练习“用数学”习题时也是频频出错,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常常很“郁闷”。这种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解决问题”时究竟是遇到了什么样的障碍呢?于是,我把学生在课堂上和练习中做错的题目统一记录,并进行整理,对这些现象进行综合分析,试图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让“解决问题”更具实用性,同时也希望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探寻:小学生解题存在的障碍

(一)掀开解题误区的面纱——理解障碍,学生解题的疑难点

1.不解题意导致的认知误区

错例1:学生列式6-3+4=7

学生之所以做错这道题,主要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箭头的含义,这幅图片本来是动态的,可是学生却将其看成是一个整体,图片看起来都是静态的,学生看到的都是思维的最终结果,没有考虑具体的思维活动,这就是错误出现的原因。

2.情境干扰引发的忽视问题

案例2:我前面有9人,后面有5人,一共有多少人?

错例2学生由于情境干扰,产生了错误的认知,虽知道是在算总人数,理所当然地用了“9+5=14”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是由于一年级的孩子识字量有限,由此可见这并不是无源可溯。

3.信息丰富致使的思维干扰

案例3:两箱饮料,一箱9瓶,一箱4瓶,一共几瓶?

主题是“9加几”,可是内容非常生动丰富,富有情趣,但有不少学生会感到眼花缭乱,很容易转移小学生的注意力,忽视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并不强,这么多内容融合在一起,对孩子来说,确实存在困难。

(二)拾掇知识难点的碎片——思维障碍,学生解题的困惑处

1.顺向思维造成的解题错误

案例4:一共10瓶饮料,喝了3瓶,还有几瓶?

学生列式7+3=10

在计算错例4的题目时,对于剩余空瓶子的数量,学生首先会想到( )+3=10,于是写出的是加法算式。

2.感知障碍从而让错误升级

案例5:一共拔了17个萝卜,灰兔拔了8个,白兔拔了9个,灰兔比白兔少拔了几个?

错例5:学生列式17-8=9(个)

错例5中学生只注意到了题目后面的“少拔了几个?”,但是问题却是让计算灰兔比白兔少拔的数量。因此,家长和老师都认为是学生太粗心,叮嘱其做题时一定要细心。可是在完成作业和考试答题时还是经常会出现这种“低级错误”。

三、交融:解題的四大“训练”之法

1.点睛——审题训练,夯实解题的思考基础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非常重要,读题时,我要求学生要做到“略读”和“精读”。

一“略读”,要读懂题目,并勾画关键词。

二“精读”,对题中提供的数学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课本上面的主题图一定要充分利用,以此为载体进行扩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逐步提高其筛选、鉴别和加工信息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换位——对比训练,打破学生解题的思维定式

对于学生来说,分析对比能力决定了解题结果的正确与否,为提高数学能力奠定基础。以上文中的错例4为例,让学生弄明白什么是“减数”,帮助学生梳理题意,提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练习,对比分析两幅小鹿图的异同,所用算式是否一样?引导孩子去发现其中的差异。

3.深虑——策略训练,丰富解题的教学手段

有了具体的策略,解决问题才有了指导方向,一个人是否能熟练运用策略直接决定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策略处理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提高其解决问题的技能。

4.回转——反思训练,积累解题的实战经验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当计算出题目答案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检查答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在交流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查找错误并及时纠正,通过这种有针对性的长期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觉的思维方式,而且也可以累积更加丰富的解题经验。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的认知基础,让小学生在收集、整理、表述、对比信息的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对数量关系形成正确认识,掌握解题策略,并积累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为以后处理复杂问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锡波.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自主探索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2010(2):24-25.

[2]周青洁.“效”源于何处: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如何实现问题有效性[J].才智,2013(31):96-97.

[3]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模型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1):79-85,1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