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冷祥银
摘 要:通过数学建模,可以针对一类问题或一种现象,抽象或描述数学本质和特征。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让学生经历观察数学建模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数学模型;建模过程;数学本质;数学思考;数学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修改版)》提出:“数学课程要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外部世界,沟通外部世界与已有数学认知的联系,不断抽象知识经验,建立数学模型、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过程。数学模型的建立,是学生抽象已有生活经验、理解知识意义,形成知识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更好地把握数学本质?笔者结合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分享这方面的探究。
一、提供现实背景,准备模型
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已有基础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现实的背景,引导学生参与收集、整理信息、比较、进行抽象、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现实背景就是学生经历建模过程的现实原型,教师提供的现实背景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提供的材料要避免过于单一和简化的倾向。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现实背景材料的意义,掌握研究对象的信息,依据问题,进行问题抽象和内涵理解,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教材呈现的是常见的“体育老师领取运动器材”的生活情境,作为探究“乘法分配律”的现实背景。以“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作为主线,让学生充分地寻找相关的条件信息: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4个班,每班领24根跳绳。在学生感悟问题、理解现实背景意义的基础上,展开探究活动。从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顺势而为,数学建模水到渠成。
二、理清数量关系,建立模型
数学模型的建立,需要抓住实际对象的本质属性,略去非主要因素和性质,以量的描述来概括事物特征和关系,理清数量关系,建立数学结构。这里的数学结构是纯数学的结构,是通过数學概念和数学符号来描述的结构。理清数量关系,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从“现实背景”到“数学模型”的过渡过程,是用数学概念和符号语言重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并描述出来。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在学生已充分感悟“教师领取跳绳”现实背景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问题。
师:怎样求四、五年级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可以先求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1:可以先求出四、五年级一共有多少个班?再求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6+4)×24=10×24=240(根)。学生交流2:可以先求出四、五年级各领多少根跳绳?再算出四、五年级的跳绳根数的和。6×24+4×24=144+96=240(根)。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讨论得出:两道算式的得数相等,可以写成一个相等的式子,即(6+4)×24=6×24+4×24。教师接着让学生比一比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交流并逐步归纳: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
在认识、探究乘法分配律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赋予数学算式实际意义,验证相等,调用已有经验,进行数学建模,通过举例验证、反例说明,经历抽象,概括发现数学规律。
三、把握数学本质,深化模型
在数学学习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握数学本质,可变换具体的背景,促使学生抽象出类似的问题,并找到相似的结构,深化对模型的认识和理解。
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在学生初步概括数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如何验证你的发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参与数学规律的验证活动,在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学习经验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深化数学模型,让学生尝试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师:你能否用字母a、b、c分别表示这三个数,把这些算式表示的规律反映出来?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达,教师及时帮助纠正。
师:比一比,用字母式子表示,有什么优点?
教师以如何验证发现,让学生经历深化数学模型的过程,用字母表示规律,不断用数学符号、字母表示这些算式规律,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四、列举典型实例,解释模型
学生的思维经历了准备模型、建立模型、深化和分析模型的过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归实际生活,尝试用模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深入理解和体会数学与客观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学生建构“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后,教师让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规律。
学生1:举例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口算方法,就用到乘法分配律:35×42=35×40+35×2,先计算出35乘40的积是1400,再计算35乘2的积70,最后算1400+70=1470。
学生2:计算一个长方形图形的周长。可以先分别算2条长和2条宽的长度,再计算它们的和;也可以先算长加宽的和,再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实例,让学生应用数学模型解释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可以促使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分析现实、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学习数学,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教师要提供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现实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时,理清数量关系,建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一步沟通数学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体会数学模型的价值。
参考文献:
郑琰.数学建模教学“五步曲”例谈[J].职业,2019(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