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4-04-24

余琼蕾

[摘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本世纪以来最为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及时改善产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是促使中国经济成功转型,应对当前危机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浙江省的经济状况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 F06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11-0024-03

※浙江省2006年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基地良性互动发展的机理与模式研究》(06N12); 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课题《以生产性服务业分析浙江省专业市场良性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一、引 言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经济中服务业的比重不断增加以及其对GDP贡献率的不断提升,使得学术界对服务业的研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逐步展开。进入21世纪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意识到,正是由于其对生产性服务业理论与政策研究的缺失,导致这些地区长期处于生产过程价值链的底端,简单的重复制造活动使这些地区失去了持续竞争力而处于全球分工中的劣势位置。2000年以后,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在我国得到了逐步重视,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对生产性服务业进行了定义,并将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等划归为生产性服务。[1]由于我国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主体和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因此有必要以某一地区的具体经济状况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为对象进行研究。特别是在来势汹汹的全球金融危机形势下,深入研究如何通过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企业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

二、金融危机形势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一)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影响

在世界金融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我国经济增长总体趋缓的背景下,浙江的经济形势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2008年浙江全年GDP增速为10.1%,比2007年回落了4.6个百分点;出口规模增速在外部市场波动影响下,也呈现出明显回落的态势,2008年累计出口额为1,542.9亿美元,增幅低于2007年6.9个百分点,如果扣除人民币升值因素,出口增幅实际增长仅为9.9%。[2]同时,2008年浙江工业企业利润增幅也逐月回落,全省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37,781.2亿元,比2007年回落12.5个百分点;利税总额2,768.6亿元,回落30.3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1,513.6亿元,同比下降11.7%,比2007年回落41.5个百分点,增幅由1月~3月的18.0%下滑到1月~6月的15.8%,再由1月~9月的4.8%进一步滑落到1月~10月份的负增长1.3%。同时,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了60.9%,部分企业在资金紧张、成本上升、市场萎缩的多重叠加压力下出现停工、歇业甚至破产。

(二)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必要性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提供各类“非消费性服务”以支撑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等工业生产活动的行业总称。[3]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对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改变产品内容、提高生产效率起着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它更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粘合剂。首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自身要求,其发展符合进一步发展服务业经济、研发、技术与制造相结合的互动趋势。其次,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推动力和重要保证。其发展有利于深化分工提高效率,强化产业集群间的合作。此外,生产性服务业提供的高效专业化服务不仅可以增强其它产业的创新及高水平的竞争能力,还有利于现代市场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有利于创造和谐稳定的经济环境和绿色的生态环境, 并使经济体制的平稳转型得以保证。因此,只有大力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有效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变质而变为泡沫经济,有效化解金融危机对浙江经济的负面影响。

(三)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紧迫性

浙江进入工业化中期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缓慢,不仅明显滞后于国内外需求结构的变化,而且也明显地落后于上海、江苏、山东、广东等其他沿海发达省市。[4]浙江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已经无法满足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需求,例如,在金融业方面存在着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会展业方面存在着会展规模小,影响力及辐射范围不足等问题,在咨询业及计算机服务业存在着品牌影响力低、培训服务与企业期望差距较大等方面问题。根据“浙江省2002年度投入产出表”测算,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中多数行业对制造业的影响力较低,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教育产业的长远影响力系数分别只有0.751,49、0.658,57、0.794,24,低于社会平均影响水平。此外,浙江作为制造业大省一直存在着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土地资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断制约着浙江经济的长期发展,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急需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由此可见,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和外需减弱的形势下,以及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显得十分紧迫,也是浙江回应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经济发展挑战的根本出路之一。

三、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仍需扩大

改革开放之初,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仅约7亿元,仅占全省生产总值的约5.6%和第三产业的30%。在2004年到2006年内,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名义增长40.6%,比服务业平均增速高3个百分点,比GDP增速高5.5个百分点。[5] 但是,自2002年以来,浙江省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在40%左右徘徊,只相当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此外,根据浙江首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见表1),2004年浙江共有约264万人从事生产性服务业,分别比1978年和2000年增加219万人和60多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总数的比重由1978年的5%、2000年的7%提高到2004年的约8.8%。虽然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从1996年的30.92%提高到2007年的49.7%,其水平仍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70%的水平。

(二)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比重不均衡、产业结构急需优化

根据2008年统计年鉴的数据表明,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从1996年的8.24亿元,到2007年的174.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0.72%上升到2.28%,从业人数增加了11.03万人,比例由0.73%上升到1.4%。金融业的增加值,从2004至2007年年均增长达29%,高于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18.1%,至2007年,其增加值达1,122.86亿元。同样,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也极为迅速,2007年,其增加值达到463.37亿元,比2004年增加69.2%。这些数据表明,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行业,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等传统行业仍占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的较大比重。兴新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行业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行业竞争力都还有待提高,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与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商务服务业、软件业、证券业、咨询业等新兴行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在数量、种类上均存在较大差距。

(三)生产性服务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均待提高

由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人力资源匮乏等原因使得浙江生产性服务业缺乏市场竞争优势。一方面,专业化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无法引入生产企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无法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行业市场取向改革和产业化发展的步伐较慢,商业信用不够,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服务业的供给、质量和手段也无法迅速改善,交易费用高,缺乏市场竞争优势。由于大多数生产性服务企业仍停留在提供服务链上的低端服务产品,本身对新技术的使用程度不高,因此无法真正以先进知识和技术推动制造业和其它服务业。虽然数据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多数行业的增加值率都超过50%,高出工业增加值率一倍以上,也明显高于生活性服务业,其中房地产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效益尤为明显,增加值率有的已接近或超过60%,但信息传输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实用率历年来都很低,如2005年,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的生产增加值仅占浙江GDP总量的 0.897%。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因此,在当前金融危机日趋加重的形势下,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具体的对策包括:

(一)消除体制性障碍,改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环境

首先,针对目前存在的部分行业垄断严重、市场准入过严等问题,应研究出台更加规范透明、松紧适度的行业准入政策,清理一批妨碍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效率与市场化程度,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使更多的非国有经济参与到行业竞争中来。其次,可考虑打破束缚人口流动的制度障碍,以便更好更快地吸纳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人才,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可考虑开设高端人才引入的绿色通道。在政策方面,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采取积极的财税、土地、价格等政策,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新兴产业和新型业态的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

借鉴发达地区与国家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优化产业布局,改善行业结构,形成宏观布局下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区,如现代物流、金融业、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同时,引导制造业向城市周边集中,以制造业需求为依托,形成支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规模经济与空间经济效应,按照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等各种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科学合理地划分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域,实现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新机制。根据资源和本土优势,明确不同城市和区域的功能定位。大城市应承担起对周边地区的辐射效应,中小城市要利用产业垂直分工与产业链的延伸,形成城市间的错位分工、整合互补的发展格局。在以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为目标指引下,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等生产性服务业,并着力打造现代物流、金融、贸易、会展等公共服务平台。

(三)推进自主创新,提高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鼓励制造业加强创新创造能力之外,推进生产性服务行业自主创新,塑造核心竞争力同样至关重要。一是加强行业创新能力离不开建立健全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增加科技投入或积极建立与各类研究开发机构的联合。其次,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在不同领域里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专利和技术标准,并形成强有力的竞争优势。第三,增强企业技术集成与产业化能力,促进各种形式的知识流动与技术转移, 进一步推广应用先进技术,加快电子化、自动化进程,用信息化改造传统服务业。第四,重点扶持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龙头企业,鼓励生产性服务企业以商标、专利等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和重组,在规划区域内完善以大带小、以点带面的合作方式,引导中小企业灵活采用品牌特许经营、品牌租借、贴牌等方式。

(四)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其中发展为农业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尤为突出。目前,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十分有限,为此,从研发新品种,引进先进的种植工艺,现代化的作业机器到后期的仓储运输、渠道建设,品牌维护都需要相关的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转化,转化过程包括指导,培训与后期跟进,西欧、美国、日本的高农业生产效率模式可借鉴参考。二是加强农业区块的有序生态开发,通过统筹规划,运用现代物流业、会展业、以及营销、品牌包装来提高农业的综合能力。此外,在人力资源方面,鼓励农民从事非农产业, 一方面帮助解决土地使用权流转问题,使农业用地达到最佳效应,另一方面帮助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并使这部分农村劳动力依然服务于农业服务产业。政府在财政支持政策方面,可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农户使用或从事生产性服务,从政策上促进农村产业分工和专业化, 提高农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效率, 增加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投入,从而实现从研发到生产到销售的农业产业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优剑,任曙明. 产业分工重组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J].科技

和产业, 2006,8(6):1-4,9.

[2]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编. 2008年浙江统计年

鉴[M].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1-73.

[3]吕 政,刘 勇,王 钦.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基于产

业互动的研究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 2006,(8): 5-12.

[4]郑吉昌,夏晴. 浙江发展服务业的战略意义[J]. 浙江经济,

2007,(8):14-16.

[5]国家商务部.2008年浙江经济运行情况[M]. 2009.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nd Countermeasure to Modern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under Financial Crisis

YuQionglei

(Business School, 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s impact on real economy deepening, Chinas economy faces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situation ever since this century. To adjust the share and structure of different industries and help enterprises to gain innovative competence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echnology may be an effective solu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crisis. Thus further developing modern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becomes a hot issue concerned by the policy-makers and scholar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urrent economy and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in Zhejiang Province and puts forward proposals to develop the industry. `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modern productive service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张丹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