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小学语文预习活动的有效性探索

时间:2024-06-03

王雪英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和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在“以人为本”的核心教育理念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活动的重要任务和目标。预习,作为落实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环节,而预习活动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一线教师着重研究的课题。从树立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教授预习方法,提升预习质量;着力个案研究,确保预习效率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预习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活动,兴趣;方法;效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其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多年的教学中,即便是在过去的应试教育思想下,预习也是一直被倡导的。但是长久以来,我们的预习都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可以说是应付差事的预习。所以,即便是学生在课后完成了“预习作业”,课上的授课方式、上课情境也与不预习没有任何差别。而我们想要通过预习,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种情境:学生在课堂上做报告、讨论,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和订正,而并不是一味地讲解和被动接受。如何实现这种有效的课堂预习呢?

我目前担任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了有效提升预习的效率,我对同班级中的几百名学生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不少,但是大多数都缺乏预习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多数都是教师留下硬性作业,应付差事,更不用谈深入探究了。这就导致学生预习表面、不够扎实、质量低的结果。以下谈谈我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活动中有效性的实践做法,抛砖引玉。

一、树立预习意识,激发预习兴趣

长期的心理暗示会对学生的思维、想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传统教学中预习的效果不佳,除了教师留下的繁重课业压力之外,学生自身对预习的片面认识也是重要因素。因此,我在端正学生预习态度、树立学生预习意识上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我搜集了很多关于预习方面的名言介绍给学生。可以展示在板报上,也可以悬挂在墙上,耳濡目染地影響学生的认识;其次,我着重于表扬和鼓励一些预习积极者和优秀者,并展示他们的预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标杆和榜样,让学生体验到预习的价值和意义,从而产生预习的欲望和兴趣;最后,我还采用多样的预习方式来激发并保持学生的预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预习活动,收到切实的预习成效。此外,对于一些学困生,他们在预习中也会存在种种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辅导和帮助,就会影响他们的预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我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他们也能尝到预习成功的喜悦。

二、教授预习方法,提升预习质量

好的方法能够让预习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想要提升预习的效果,就必须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适合的预习方法。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先行尝试的一种活动,提升了学生预习的质量,也就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授预习方法这个问题上,我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可以单独设置预习培训的课程,就拿我来说,我会经常在语文课上抽出一定时间,甚至是一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解一些实用的预习方式。而且还会请一些效果显著的学生上台讲述自己的做法,为其他同学提供参照标准;另一方面,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渗透预习方法。在课前留下几分钟让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有个初步的了解是教师比较常用的做法,这时就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自主学习的方法:读课文,查字典,思考题,圈重点,问问题,找资料。依次操作,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预习的基本步骤。

三、着力个案研究,确保预习效率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同的预习方法不一定适合独特个性的每一位学生,所以,为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预习中有所学,有所得,我在教学中加强了个案研究。在对部分学生个体的观察和研究中发现,有些学生心思细腻,认真负责,预习的效果明显要好,而有些学生粗心大意,态度消极,预习效果自然就差些。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了以下指导方法:

首先,预习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学困生也是由扶到放的逐渐独立、提升的过程。在预习中,虽说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但是教师的指导作用非但不容忽视,反而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精心设计预习题,有效检查评价预习结果,让学生获得切实的预习收获。其次,预习要遵循内容“具体化”“精细化”“求异化”的原则。具体,指要翻书预习,要求教师提升预习的可操作性,通过预习题的设置、预习步骤的安排等,牵引学生的耳、眼、口、手协同学习。精细,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不只是预习,更多的是在思考、在质疑,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求异,就是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发表与众不同的看法,真正实现个性化的认知、感受、体验、理解和发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预习效率的同时,得到个性的张扬。

参考文献:

[1]王亚楠.小学中年级语文预习能力培养研究实施反感[J].教学考试,2014.

[2]刘燕飞.小学语文高年级预习活动的探究[J].考试周刊,2012.

编辑 李琴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