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付忠
摘 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导下,各小学及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学生良好思想、行为的培养与规范上发挥的积极作用,为了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教师在日常教育培养中,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理念与模式,促进其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策略探究
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推行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凸显。作为一门以思想品德为中心的综合性学科,能够培养小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社会公德,但是就目前来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在具体开展中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部分,需要教师给予进一步探究分析。
一、教师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
在新课程教育理念指導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应积极突破传统授课理念与模式的束缚,重视专业知识、文化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以此来全面适应授课需求。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在于指导、引领学生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相关知识技能做到轻松、准确掌握的同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品德意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善于通过自身道德来发挥榜样作用,给予学生耐心引导,以此来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此外,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往往都会涉及很多学科内容,对此,教师应通过教育学、地理学和心理学等知识的不断学习积累来充分满足教学需求,通过情境再现、学案导入等多样化教学方式的灵活运用来进一步优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环节与成果。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环节
培养、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内容,为此,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应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思考、探究问题过程中,轻松实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在问题设计中,要着重考虑层次性,真正做到由浅入深。
比如:某教师在讲解“要管得住自己”这节课的相关内容时,就在讲解完相应故事之后,引导学生思考:故事当中的主人公改掉了怎样的习惯?若一直没有改掉会导致怎样的结果?通过这个故事领悟到了怎样的道理?通过紧紧围绕课题来循序渐进地提出这些问题,不仅引导学生对课程思想做出深刻体会,也能够促进授课效果与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此过程中,其教师应注意提出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并通过其问题的提出来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心理效应,进而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三、积极争取家长的合作配合
作为重要的教育场所,学校虽然能够为学生带来积极影响,但是仅通过学校教育是难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为了增强其全面性,应重视学生家庭力量的利用。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家长、教师之家的协调配合,对学生思想、行为做出科学及时的引导,同时,家长也要及时、全面地将学生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学生,以此来促进各项教学活动的高效、顺利开展。
四、拓展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评价
首先,为了能够进一步拓展授课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对课程资源的全面开发,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帮助学生摆脱被动、机械的学习状态,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项学习探究活动当中,通过运动会、黑板报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积极组织更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教师在实际授课中还要正确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教师应通过不断学习、积累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对现阶段有利用价值的教育资源做出科学整合,以此来为学生构建更生动、高效的品德与社会课堂,培养学生逐渐形成良好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引导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其次,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单一的考试模式已经难以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发展情况作出科学、全面的评价,对此,为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其不同阶段得到科学指导,其教师应及时更新、完善教学评价理念与方式,通过专题分析、课堂观察,以及作业展示等诸多途径来评价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效果,或者是通过家庭反映来对学生的阶段学习发展提供有机评价。比如,某教师在讲解聪明的消费者这节课的相关内容时,对学生是否懂得怎样购买商品、比较价格,以及是否具备消费意识保护等方面做出综合检测,这样不仅有助于优化授课环节与成果,也能够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学习发展中获得教师科学、及时的评价指导,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综上所述,在设计、组织各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活动过程中,其教师应正确认识到,其授课水平的不断提升,不论是对小学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还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不断优化,积极引用更新颖、更科学的教学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蒋富贵.新课改下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析[J].考试周刊,2018(26):24.
[2]朱丽萍.转变教学观念,开展探究式教学: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J].好家长,2016(20):88.
[3]薛飞.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方法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4(8):14-16.
编辑 李琴芳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