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看听想说四位一体”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

时间:2024-06-03

周永红

摘 要:学习习惯是学生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是一种难以轻易改变的知识获得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自学能力,可以认为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所在,更是学生学习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学生是否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对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综合素质

著名的思想家培根曾经说过:“習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不少地方刊登过一个典型的习惯养成重要性的故事,说的是德国人,因为喝醉了酒,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不平衡,可是坚持在为一个空酒瓶子寻找垃圾箱,而且按垃圾分类准确投放了瓶子……让很多人感动的是,德国人喝醉了酒尚能如此重视自己的行为,可见习惯的养成多有力量。所以我们数学老师有责任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笔者通过近三十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总结出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及方法路径。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会看、会听、会想和会说,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良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让学生会看

“让学生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一是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二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观察时要有序,如从上到下、由远而近、由表及里、从局部到整体等。例如教学中观察几何图形确定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首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圆柱体与之相关的长方体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分析圆柱的高与长方体的高是不是一样,然后观察圆柱的底面积是不是与长方体的底面积有关系,接下来观察圆柱的底面半径是不是与长方体的宽有关联……这些细致的观察,是学生理解公式推导的基础,更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培养手段。老师要让学生学会看,从而培养数学学习能力。

二、教会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捕捉重要信息——让学生会听

“让学生会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会认真关注和倾听他人的讲话。听他人讲话是获得外来信息的主要渠道,也是为人举止礼貌的表现。教学中很多孩子听老师的讲解不认真、不专心,总是开小差;小组组织讨论交流时不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自己发言时不注意礼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人不会与别人很好地沟通聊天,谈话时不能两眼注视对方,与他人交谈总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些习惯都不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给予纠正。听不光用耳,还要用心,若是听而不闻,等于没听。老师应要求学生听讲时配合记忆,抓住关键信息。上课时认真听老师讲解,交流时认真听他人发言,善于从听中去发现问题。

小学生一般都很新奇,坐不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当遇到新奇刺激的信息时,总想着去看看、去听听,甚至会动动,这是这个年龄人的特点。老师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的“被强迫听”逐渐变成“喜欢听”,将学生的“自发听”逐渐变成“自觉主动听”,“无序乱听”逐渐变成“会抓住重点听”。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作为老师也不能期待很快养成,需要积累和训练,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提醒、督促和指导。在平时的教学甚至是生活中,要善于捕捉每一个可能的机会,适时地引导学生听,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交流习惯。教会学生认真倾听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要努力去挖掘、创造一切合适的教学资源和机会,唤起学生听的兴致,养成会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的能力能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会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生动精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教会学生听课时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让学生会想

作为任课教师,课堂上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学生肯动脑筋思考的问题,采取一些灵活的方法促进学生思考。教学中做到“老师提出的问题,人人均在思考和准备回答”。问题提出后可以策略一些,先让那些估计不会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让那些可以很好回答问题的同学补充解释。这种教学组织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层次,也能慢慢明白学生的思维障碍。

教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柳树有40棵,杨树比柳树多10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多百分之几?学生1:40-10=30(棵),30÷40=75%(大部分);学生2:40-10=30(棵),10÷40=25%(少数);学生3:10÷40=25%(极少数)。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学生的思维程度是不同的,可以看出,有的学生只能按照之前做过的讨论来回答,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在家庭作业中,家长也经常发现类似的问题,辅导过的题目稍加改变,孩子就不会回答。这归结起来就是孩子没有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灵活应用的原因。数学教学对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与音乐相似,只有让学生从中体会、分析、推理其蕴含的意思,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教育学生只有在数学学习中勤于动脑,独立思考和组织,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四、培养学生表达的能力——让学生会说

“听”“看”和“想”,实际上都需要通过“说”这样的形式来实现突破。语言表达是因为有思维的基础,要“说”好就必须去思考即“想”。课堂教学中,老师说范例时,尽量让学生参与“说”的练习,因为学生说得多,就会想得深入;学生“听”到、“看”到和“想”到的,都可以通过“说”来加强和检验。说出来的内容,可能是听到的、看到的或者想到的。可见,教师要十分重视教学中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言语与行动,都是不可估量的现实教材。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视为学生的表率。学生通过模仿老师的语言来实现自我表达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数学老师教学语言可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表达。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规范的语言表达,每次传递给学生的信息除了准确真实,还应该规范和标准,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成长。教学中有这样的例子,在某教材一年级下册中100以内数的认识和书写:老师有时候会将“23”读成“二三”,而不是“二十三”,这种教学习惯是不可取的……家长在家里辅导学习时将“45”读成“四五”而不是“四十五”,也不利于孩子规范数学语言的形成。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表达,掌握了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慢慢学会了连续表达的准确用语,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因此,应该从规范表达的点滴做起,准确地使用数学教学语言。

作为课改条件下的小学数学课堂,当前教师和学生互动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在交流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主动倾听学生的声音,及时发现学生的表达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数学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对于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避免直接去批评和指责,需要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慢慢克服语言表达困难,慢慢实现良好的表达;有些孩子胆子比较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慢慢地敢于自己发言,慢慢完美准确地表达对问题的思考和想法。只要学生敢于表达,就能发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

标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数学语言,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不会天生而成,一般是在语言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小学生年龄小,对数学学科认识不够深,一般都存在着数学语言表达不标准、不规范、不准确的情况,作为教师,也不要过分忧虑。教学中让小学生慢慢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安排有针对性的训练,慢慢培养。

致谢:本研究工作得到贵阳学院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学科的支持,该学科小学教育方向余文武教授对论文的组织和撰写提出了宝贵的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1]武平格.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学周刊,2017(22):90-91.

[2]张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3]杜亚亚.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2):116.

[4]罗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19):69-70.

[5]南岭梅.试论数学学习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亚太教育,2015(35):143.

[6]范玉芬.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3(2).

[7]胡胜利.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亚太教育,2015(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