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陈慧
摘 要:教师教育学生,就是把握学生自然的冲动及本能,因势利导,在各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然后加以指导,使之具备成长必须的要素,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氛围教育;心理;课堂;家庭
氛围教育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式、感染式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孟母择邻”的故事,大概就是营造氛围很好的范例吧。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设置,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情境与活动。其中包括教师自身的道德威望,具有传统风气的班集体等。从各方面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营造和协调。
一、优化心理氛围
对于生理、心理处于迅速发展的学生,优化其心理氛围,培养其创新精神则是我们为人师者的头等大事。
1.教育引导学生克服自卑,走向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在学习生活中,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长处而相形见绌,不去努力,感觉不如人家,就放弃、退缩;就胆怯、畏惧;就消极、退避,结果失去了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俗话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无完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坚信这些,抛弃自卑,积极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树立信心。
2.教育引导学生克服依赖,走向自强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事事依赖别人,不去自我努力、自我奋斗,到头来只会像“守株待兔”那样一无所获。方仲永是这方面较典型的反面例证。最近,报上曾载:一个成绩优秀的高中生考上了清华大学,但因不会料理个人生活而被迫退学,最后这个人悲惨地跳楼自杀,岂不可惜;可叹!教育学生要“志当存高远”,坚信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意志去耕耘、去播种,最终一定会在金色的秋天收获累累。
3.教育引导学生克服自私,走向融洽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与父母亲戚朋友之间,自私无处不在,它是人生的“绊脚石”,自私的根源在于妒忌、骄傲、轻浮。在学习中,独自奋战,你会觉得学习无滋无味,在生活中,由于自私会失去朋友、同学,最终成为“孤家寡人”。我国台湾地区的教育特别注重“群”的教育,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它把自己个体真正融于集体之中,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在集体的温暖和鼓励下,个体才能健康成长。
二、融洽课堂氛围
充满活力才有无穷魅力,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种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气氛中身心愉悦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这种民主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前提。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上的一堂课给我们很深的启示:在上课前,他先问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小朋友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稍微胆大一点的就说:“你姓于”“什么于?”“一丁于”“两横于”“人头于”“干钧于老师”“人头于老师”。说罢,同学们大笑,老师也笑了。这笑给了同学们勇气和鼓励,使学生明白了老师和我们是平等的、友好的,从而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课堂学习。
我想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运用教师的教育智慧来创设反映师生之间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使学生的情操得以陶冶,情感得以交流,知识易于理解,技能得于掌握,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课堂教学才会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课堂教学实质是一场师生的对话、交流和互动。只有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其中,才能使学生怜愉悦地消化、接受,并逐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所以说,课堂教学应该是“春色满园,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红杏出墙来”。
三、调合家庭氛围
有人说:孩子从小爱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命运的“底色”。这是毫不过分的。家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奠基石”,是孩子接受初始教育的“作坊”,家庭教育的氛围,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继续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质量。罗素在《婚姻革命》中说:“如果想让一个孩子长成一个快乐、大度、无畏的人,那这个孩子就需要从周围的环境中得到温暖,而这种温暖来源于父母,来源于家庭。”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也说过:“一个为父母所特别钟爱的孩子,一生都有身为征服者的感觉:由于这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可以导致真正的成功。”在家庭中造成融洽温馨的氛围必定会成为孩子身心发育最深厚的土壤,孩子得到家庭的关心和爱护,一定会心情愉快,身心皆健。
我国古代教育家颜光曾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因为仅仅“数过”,容易“伤情”,而“奖长”则容易“劝善”。由此可见,教育孩子有个方法问題,应以多鼓励为主,多奖长,少数过。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即使孩子成绩暂时差些,也不要急躁,暂时差并不等于永远差,要给予正确引导。这样,既能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又能鼓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千万不可有着过高地脱离实际的期望值。否则,必然给孩子巨大的压力,为孩子的成长设立一个人为的障碍,必然陷入了一个可怕的误区。调合温馨融洽的家庭氛围,其主动权很大程度上掌握在父母的手中,家庭对孩子的抚爱和关怀,势必会毫无遗漏地融入孩子的心田,深深印在孩子的心间,因为父母的爱是永远也不会被忘记的。
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全社会的研究和探讨,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到知识信息网络社会,教育的品位在不断提升。为了更好地适应它,氛围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值得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参考文献:
[1]陈菊.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实现积极有效的教育效果[J].新课程,2008(2).
[2]王辉.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J].学周刊,2017(19).endprint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