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素养

时间:2024-06-03

尤雪梅++陈隆平

摘 要:“知识就是力量。”作为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知识素养,对于每一位担负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而言都十分重要,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亦然。“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源。”教师只有拥有丰厚而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组织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实现专业的成长。

关键词:专业;广博;创新

一、信息技术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素养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观点与看法,我们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三大部分组成:学科专业知识、相关学科知识、信息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知识素养方面一定要够专、够广、够新。

(一)教育专业知识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意味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和人格养成,等等。如果教师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就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教育和教学。因此,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胜任教学工作,仅仅掌握信息技术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这类知识的主要作用表现在能够使教师迅速准确地解释学生的言行,并且在需要的时候,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当前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年轻而有活力,其中不少都是凭借着自身对信息技术的爱好投身到这个队伍中来的,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孜孜以求,不乏技术上的“高手”,但对课堂教学中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关注和研究是相对贫乏的,对信息技术教育学知识的掌握更是不足的。美国教育学家舒尔曼认为,“学科教育学的知识”是区分教师和一般知识分子的一种知识体系,他提出,学科教育学知识就是把“内容”和“教学”糅合在一起,变成一种理解,具有可教性;知道在某种特定主题、问题或议题上,如何针对学生不同的兴趣与能力,而把教师自己的学科知识予以组织、表达和调整,并且进行教学。

(二)多学科知识够广

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两大突出特点即综合性与实践性。因而,教师想把自己担任的专业知识教好,就要把“专”(钻研本学科专门知识)和“博”(了解和掌握多种学科、多方面知识)结合起来,把“深”(深入研究一门专业知识)和“广”(广泛涉及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结合起来,这是学科本身对我们提出的要求。统观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有许多在电脑中进行美术创作的内容,有与英文字母认识相辅相成的键盘的认识,有以语文拼音为基础的拼音输入法的学习,有以数学知识为基础的铺设地砖模拟实践活动,有以借助音乐编辑软件进行音乐创作的学习,更有以宣传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品德教育、研究早餐营养的健康教育、了解宝岛台湾的爱国主义教育……几乎涵盖了小学阶段开设的各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对此,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为了在学生面前点燃一个知识的火花,教师本身就要吸取一个光的海洋,一刻也不能脱离那永远发光的知识和人类智慧的太阳。”

二、教师知识素养的提高

教师知识素养的提高应当是全面的、持续的、无限的,广采博纳,厚积薄发,在备课研课中提高,在虚心求教中提高,在与人交流中提高,在潜心阅读中提高。

一是要读得专业。各类信息技术专业书籍杂志要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杂志也要读,《现代教育技术》这类杂志提供给我们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与思考,《小学语文教师》这样的“他山之石”同样能给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二是要读得广博。我们信息技术课本会去读,但其他学科的教材就极少有人去读,信息技术课在三年级起开设,小学英语课也从三年级起开设,没有英语字母的教学,信息技术的键盘认识就会变得事倍功半。六年级信息技术课本中的“房间的布置”和“铺地砖”都涉及“比和比例”的数学问题,而数学教材中恰恰也是在六年级安排“比和比例”有关知识的学习。相信这些都不是巧合,而是编者有意为之。我们唯有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了解教材编写的纵横脉络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融会贯通,防止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冷门”现象。三是要读得及时。“书到用时方恨少”,在教学与工作中碰到问题是好事,信息技术教师就要能够善于运用网络,及时地获取答案,把有关的知识材料及时地加以摘录、保存、整理,而不是把问题搁置,不了了之。四是要读得深入。信息技术教师钟爱网络阅读,但却往往流连在各个超级链接之间,停留于浅层次的阅读,“学而不思则殆”,缺少思考的阅读无法实现有效的积累,所以信息技術教师在阅读的同时也要自我加压,适时撰写一些阅读的所感所悟。

知识无止境,浅尝辄止,难有成就。只有解放思想、善于钻研、锲而不舍,把“学习、学习、再学习”当作自己的座右铭,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

参考文献:

[1]安蕾.浅谈信息技术教师的知识更新[D].科技信息,2012.

[2]赵勇.论知识管理在高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培训中的应用[D].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编辑 赵飞飞endprint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