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德育

时间:2024-06-03

刘勇+陈莹

摘 要:小学体育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增长知识、强健体魄、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和发展思想品德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不仅能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骨骼的强度,还可以在活动中学习实践遵守规则、学会和别人合作、体谅和宽容别人等多方面的品质。结合教学实践,主要阐述了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探讨其渗透的方法,在“育体”的基础上“育心”,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设计

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常会教育学生,要热爱集体、尊重他人、遵守规则、勇敢坚强……我们注重了品德教育、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却常常忽略了活动的意义,通常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真正的活动会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感受、体验和经验,更好地达成教育目标。体育课在中小学阶段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重要课程,体育课上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这就为德育提供了实践的舞台。

小学的体育活动应该怎样设计?怎样有效结合德育进行教育渗透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具有一定的活动强度——体力消耗

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坐着上课的时间很长,对他们的肌肉、骨骼以及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的发展都存在一定不利的因素,而体育活动中,学生有了更多充分伸展、运动的机会。教师在体育课上会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活动,这时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活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强度,让学生有一定的体力消耗,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新陈代谢及身体的发育,也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活动中,教师应该多指导,多鼓励,也可以结合历史故事或名人轶事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在活动中团结互助,磨炼意志品质。

二、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增强趣味性

体育活动中,如果总是自由、松散地活动,会降低趣味性,适当的竞争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有一定的自强、竞争的意识。而具有竞争性的活动中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最乐于参与的形式。当然游戏必须遵守规则才能顺利完成,学生能否自觉遵守游戏规则非常重要。这时可以结合守规则、讲诚信主题教育来开展游戏活动。游戏开展之前,教师要先把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讲明,让学生充分明确了游戏规则之后再进行活动,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诚信和规则的重要性,在学生违反规则的时候对其做出一定的“惩罚”,使他们都向遵守规则看齐,遵守每个人心中的诚信道德。游戏比赛中更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

品质。

三、具有适度对抗性——拼搏精神

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孩子不服输、努力进取、努力拼搏的体育精神,这是其他很多活动所不具备的。体育课的对抗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典型的人物或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教育,向学生讲述中国运动员的训练生活,了解各类体育知识的同时,以他们为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刻苦训练的拼搏精神和为祖国争得荣誉的爱国热情,增强爱国意识,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进取,为国争光的同时也能实现个人价值。

四、具有适度的风险——勇气大冒险

这并不是说让孩子暴露在风险之下,而是通过老师适当的风险控制,让孩子知道活动中可能会有一定的风险,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对待这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果敢,让他们拥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当然活动中也要结合安全主题教育,向学生介绍安全知识,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重要,关爱自己,关注他人,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当然,体育活动中教师也要善于充分挖掘隐性教育的效果。比如,活动时领取体育器材或课后回收体育器材等,也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良好契机。再或者通过拔河比赛教育学生,学校活动中,我们常会举行班级间的拔河赛,这期间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拔参赛选手或是组织拉拉队等。比赛结束之后,赢了比赛的班级学生会非常高兴,因为这是班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而输了的班级,学生情绪自然低落,这时有人会觉得是因为自己没发挥好,从而影响了班级的成绩;有人则会认为是某个同学没有发挥好,影响了最后的结果……此时,老师或同学之间的关心、体谅和开导也是一种很好的隐性教育,教师可以抓住这个教育契机,通过活动的对抗,让学生更好地學习勇敢、拼搏的体育精神,性格上受到积极的正能量影响。体育比赛结束之后,我们顺势进行一次简单的德育,让学生静心回忆本次比赛,体会比赛中同学之间的关爱和友情,体会比赛对自己性格上产生的坚毅、拼搏的积极影响。此时,德育对体育活动就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体”和“育心”为目标出发,将德育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小学体育进行德育穿插特点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4(3).

[2]郭伟.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思想教育[J].青年文学家,2013.

编辑 贺轶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