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评到点上,其价可估

时间:2024-06-03

柳云

有关人士指出,对学生的评价一是向他们展示成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由此激发其继续学习的愿望;二是对学生在特色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以引导,教师起提示检测和促进作用。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理解为:评价是智慧地关注学生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做出反应。这种反应是人为的表现,自然带有极大的主观性,决定了评价的复杂性,而这种主观性又建立在学生表现的客观事实上,又带有一定的必然性,这就是说“评价”是针对客观存在而进行的,但其效果又是决定评价行为的人为实施。而孩子对于老师的评价重视程度更是不言而喻,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评价的慎重,关注各方面的积极变化,以及每个学生的发展独特性。过夸、滥评、轻贬,都是不负责任的。特别是针对低年级孩子的朗读评价,能否提高水平,评价很关键。我在实践中得出如下结论:

一、鼓励保护激情,创造下一次的可能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經常会遇到困难,能否解决和如何解决,直接影响他们在今后学习中的信心和兴趣,低年级学生在朗读中的体验正是这样,在初读课文时,老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从而做出提升学生朗读自信的评价。首先,专心倾听,以便了解学生的表现中哪方面存在问题,同时,这也能让学生感觉到被重视。其二,个性链接,即教师头脑中反映出此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上的习惯,这是防止评价事倍功半,甚至变无用功的必要条件。最后,做出反应,用适当的语言来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总会遇到些小问题,如多读、漏读、打顿。如果处理好了,他会获得成功的体验,并且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像“我们一起度过这快乐的时光”,一位朗读困难生读时在前面多了个“让”,我说:别着急,你知道问题在哪里吗?”(这是个急性子、要面子的学生),他缩一下脖子,点点头,我说:“那你愿意再试吗?”结果学生轻轻地读对了,第三遍时声音和神情都放松了很多。还有的学生读课文时声音特别轻(胆小、怕失败),这时,老师在注意听后,可以说:“恩,老师觉得你读得非常准确,能让全班都听见吗?”他声音大了些,这时再请其他同学评评他的变化,在全班的鼓励下,他就明显地很愿意读课文,经过多次这样的尝试,他慢慢地喜欢也敢于大声朗读了。

二、提示产生导向,推动下一次的精彩

评价建立在对学生表现的了解基础上,要做出准确的分析,它有很重要的任务。让学生知道好,好在哪里,错,错在哪里,不够,如何改进,所以不可以模棱两可,应真正关注孩子的表达。老师做好以下几件事:先是听和判断,这是发现问题。然后是示范、讨论或提示引导,这是解决问题。三是延伸到全班的提高,这是推广经验。具体方式如下:

解决难读的句子——评价中对比。像“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学生读错了,师:“你的字音没问题,但是有一个地方读错了,听老师读一遍。”学生基本上能在对比中领悟,紧接着再理解一下“瓢”,就能读好这一句了。

解决难读的句子——评价中发现。例如,一位学生在读“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时,声脆音响,但比较刻板。师:“小朋友,你告诉大家河水是怎样流的呀?这样读行不行呀?”学生领悟力强的马上能反思并改进,差一点的就可以请其他学生来评一评,在这种自评或互评中发现问题,针对普遍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并要求改正。如学生有拖调的现象,应马上指出:“这样读没有美感,听了不舒服。”特别是“的”“了”这些地方。对于顿读也是这样,这些是集体习惯问题,一定要注意纠正,并结合平时评价不断规范。

解决难懂的句子——评价中引导。理解不透产生的问题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情感引导。如一学生在读“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时,把湿润读得特响,但明显没有领悟出情感。师评:“你读得挺投入,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他的眼睛为什么湿润?他会想些什么?”学生解决这问题后再问:“你读出这种感情了吗?”之后读就不一样了。

三、移情实现升华,激发下一次的挑战

对于学生的朗读,很多老师都有感于不能说透又不能放手的困难中,特别是当学生的朗读很投入,铆足了劲,但不在点上时,评价就要借助更直观的手段,运用评价者的身份进行智慧评价,我尝试了几种方法:

1.评价与交流结合

如学生在读《小河与青草》中“你的水真清呀,一眼就能看到底”时,专注地盯着书,很投入地读但不够生动。师:“读得真认真呀,你能想象老师就是小河在你眼前,对着我说吗?”学生看着我读,“好,听了你的夸奖,我很开心,你是真心地夸奖我吗?”“我们投入一点,再让人感受一下你的热情和诚心。”学生读同一句话不但不厌烦,反而越来越爱读,全班都跟着来了,各有特色。接下来读小河表示感谢的话,学生一经提点,就领悟了感谢别人要真心诚意,乘机让他们说话时看着对方眼睛,又来个对话训练,背诵也水到渠成。

2.评价与视频结合

学生的经历毕竟有限,朗读时需要刺激一下。如学生在朗读识字课中的“礼炮焰火狂欢夜/神州腾飞中国龙”时没有气势,我说:“看来小朋友们没见过国庆大典,没能让人跟着激动,现在请一起去感受一下。”我播放了国庆五十周年的阅兵、升国旗等场面。学生忍不住敬礼,情绪昂扬地读起来。再如读《大海睡了》一课,学生的声音太兴奋,我评价:“小朋友脑海中的大海还没睡,是这样的(放白天的大海),晚上的大海可不是这样(放晚上的大海),这一遍再读就会处理了。

3.评价与活动结合

如学生在朗读《鲜花与星星》中“这里一朵,那里一朵,真比天上的星星还多”时,没有激情,我说:“小朋友们是只用声音没用心呀,现在请大家数数这图上的鲜花,看看有多少。”大家越数越起劲,纷纷嚷数不清,这时再读就有生命力了。再如一学生读《狐假虎威》中:“为什么不敢”“老虎一愣”时特威风,师评:“虎大王就是虎大王,真威猛,哎,虎大王,能做一愣的表情吗?”学生争相做起。师:“那你能边读边做这个表情吗?”

四、赞赏融合激励,指向下一次的奇迹

有些学生的朗读水平挺高,悟性也好。在班中有很好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评价能帮助这种榜样作用、地位的树立和提高。如“听你的朗读真是一种享受,请推荐另一位同学读读看。”那位同学往往会照着他的样读,再让他推荐一个组,好的读法会得到更多的推广。再如:“你怎么读得那么开心呢,说说原因。”(这针对内容而言)还可以拍拍他的肩,向他点点头,表示肯定也可以伸个大拇指,让大家知道什么是好的,有努力的方向,同时让读得好的学生产生成就感,有了被认可、欣赏的经验,更加乐于朗读。

其实,评价可以是很明显的,也可以不动声色地推波助澜,可以发自口,也可以行于身,可以用眼神来表达,可以来自教师的独立行为,也可以运用一种特权效应,这些都能为孩子的朗读服务,但效果的好坏离不开老师的耳聪目明,不能为了赶“路”而忽视“路上”的奇特“风景”,花一点时间在这道“风景”上,也许就是你旅途中最好的收获。

参考文献:

[1]田慧生.课堂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远方出版社,2004.

[2]覃兵.课堂评价策略[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编辑 李琴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