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张建凤
摘 要: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想、多说,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慢慢掌握学习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动中求静,静中求动,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够动起来,从而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让语文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关键词: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潜移默化
“动”的意思是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使之行为发生变化,“静”的意思是停止的、不运动的。在语文课中,就是要求学生真正动起来和静起来,何为“动”?“动”就是学生不仅要脑子动起来,而且小组也要也动起来,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学进去,讲出来。何为“静”?“静”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倾听,认真领悟,把知识变为己有,做到永久性掌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狐假虎威》这课时,对于课文中的难点,“摇头摆尾、神气活现、半信半疑”这几个词语,除了要让学生多读,而且是带有感情地去读这个句子以外,还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去表演这个句子,从学生的表演中,可以检测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这些词语,也最终达到突破这个难点的目的。但往往我们在教学这些内容的时候,教师采用的是教师的讲和学生的读说相结合,而并没有让学生真真正正动起来,从而失去了突破难点的目的。当然,在表演的同时,因为这是低年级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很容易调动,所以我们要学会控制学生的情绪,教师要能够驾驭课堂,让学生能够及时地静下心来去学习知识。
“教”可以用语言、可以用行动,但也离不开智慧。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进行自觉、自主的学习。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课文《望月》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去找课文中的歌谣和编写歌谣,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用笔画出文章中出现的歌谣,再让学生分组多去读一读(指名读、自由读、齐读、教师范读相结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找出这些歌谣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师生总结归纳特点,学生再根据刚才归纳的特點进行创作,这样的教学环节达到了突破难点的要求。在这样的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和创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的大脑都动起来,集合全班几十个人的智慧,那么这节课,不管我们的最终教学目的有没有达到,也是一节非常精彩的课,因为融入了全班的智慧,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静中求动。“动”是现在小学生典型的个性特征,毕竟小学生天性就爱“动”。如:爱动手、动口、动眼、动嘴,什么都爱动一动。用我们老师经常总结的一句话,那就是学生的小屁股不能静止三分钟。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的“动”,需要学生主动、自动地学习,学生的个性在教师的教育下,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调动参与的关键要点就是一个“动”字。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耳、动手、动嘴,教师也要理解学生的天性,突出小学语文语言训练的实践性特点。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心动”:让学生学会质疑,懂得质疑,给学生商量和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勤于思考,扩大学生的思考空间,把学习在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突出学生的能动作用,让学生在整堂课都能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生动活泼而不是默默无闻。
在语文高效课堂教学中,教师更要动中求静。学生学好语文需要“静”,静不下来的课堂,学习质量肯定大打折扣。在小学课堂上,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比较强,往往无法安静地待四十分钟,但是我们要明确,静,应该是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的必备条件。要想达到高效的课堂静态教学,师生平等、和谐对话,安安静静的课堂绝不是教学行为的静止,那反而是学生的智慧在萌芽,思维在潜移默化地发展,能力在“雨后春笋”般地提高。
我们整天提倡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慢慢掌握学习的方法,在遇到一篇文章的时候,学生知道如何入手去解决文章中的问题,如何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这些口号,而是要付诸行动,让课堂变得多姿多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
参考文献:
[1]邢艳萍.构建动静相宜的语文课堂[J].新课程导学,2013(34).
[2]袁福海.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不可忽视教学过程中的静场[J].新课程学习(上),2011(6).
编辑 赵飞飞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