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善用评价教学 提升写作效果

时间:2024-06-03

奚晓梅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与发展,为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评价方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善用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热情,最终达到提升写作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评价;写作

在现代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每次写作课程,学生的任务只是写一篇文章交给老师即可,不管写的好坏,都不会再进行二次修改,导致学生“流水账”作文的反复出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写作热情不高,疲于应付这一点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对于作文的评价态度不够端正,对于学生的作文只是粗略的浏览,没有做出深刻的评价,在这种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学习水平的目的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端正自己的作文评价态度,以达到提升学生写作效果的目的。

一、善用口头评价,提升学生写作热情

小学生思想单纯,对于教师的评价十分注重,因此,教师在進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用丰富多彩的口头评价用语,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新鲜感,这样,学生对于写作的热情就会不断提升。

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增强自我知识的积累,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以及表达能力,用合适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当学生对于写作感到困难、无从下笔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引导,激活学生的写作思路,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同时,还可以让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

二、重视作文批改评价,促进学生写作成长

学生在写作完成以后,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辛勤劳动之作,学生对于教师的肯定尤为迫切。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时,重视作文的批改评价,以达到促进学生写作成长的目的。

首先,教师在作文批改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评价,写出合理的评语,让学生可以通过评语感受到老师对自己所给予的希望,从而变得更加自信,对写作更加热情。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作文评价,在进行评语写定时,要以鼓励性语言为主,无论学生写出怎样的文章,只要学生用心认真去写,教师都要对其进行积极地肯定与鼓励。比如,“这篇作文写得不错,老师通过文章,深刻感受到你的用心,你运用巧妙的语言使文章前后呼应,更加流畅,说明你对此种类型的写作已经有了较好的掌握,希望你再接再厉,老师相信你会更加优秀!加油!”学生看到这样的评语,可以充分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鼓励,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写作研究。

其次,教师要善于通过学生所写的文章,感受学生的心理特征,感受学生的情感变化。当发现学生情绪失落时,要积极地去安慰学生,抚慰学生失落的心灵,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快速地从失落的阴影中走出,更好地进行写作创作。比如,一位学生想要买一件物品,爸爸妈妈并没有给他买,这位同学就在作文中,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数落父母的不好。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给予这样的评语“爸爸妈妈是爱你的,这点毋庸置疑,他们没有给你买你想要的东西,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可能现在你还无法理解,等你长大后,你就会明白爸爸妈妈的良苦用心,所以,孩子,开心一点,用理解的思想去爱爸爸妈妈,回家后,与他们认真交谈,你会发现,一切都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不堪,加油,老师相信你!”通过这种与学生心灵交流的评价方式去抚慰学生,不久就会发现,学生会越来越懂事,越来越成熟。

三、学生善用评语自行修改文章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还应教会学生通过评语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评语自行修改文章的能力。在以往的写作评价中,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并不能完全理解,这就使得学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写作不足,达不到改正的目的。

因此,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要使学生成为自己作文的主人,自行修改自己的文章。这样,通过老师的评价,把修改的权利交给学生,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自己文章的好坏,体会到一篇不理想的文章在自己的修改下变为优秀文章的喜悦,从而重视每一次写作。

综上所述,要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学生写作效果,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不断地努力与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评价时,不能简单的几句话就应付了事,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用积极的语言、鼓励的话语去关心学生,激励学生,把学生感到枯燥的写作学习,变成一件意义非凡的事。只有这样,重视评价教学,才可以使学生的写作效果不断地提升,才可以使学生的写作热情不断高涨。

参考文献:

[1]梁桂莲.教育评价目的再剖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12).

[2]陆海泉.互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抓手[J].浙江教育科学,2015(6).

[3]姚林群.中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要素、水平及指标[J].课程·教材·教法,2013(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