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散乱走向结构

时间:2024-06-03

顾颖颖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保证结构有序的语文课堂,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课堂模型;语文教学;学习过程

语文课堂相较于数学课堂的程式化,呈现出来的通常更加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同一篇课文,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中,给我们观课者的印象也是如同万花筒,多角度、多维度,眼花缭乱。这种现象,我们也可用一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解释每个语文教师迥然不同的课堂教学。诚然,语文课文的解读是多方位的,但变化太多,难免呈现出散乱无序的样貌,结构有序的有效语文课堂成为我们追求的一种新教学。

一、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散乱无结构

语文课堂最终呈现出来的繁杂散乱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围绕课文整个教学中各力量“多管齐下”的结果。

1.教材处理散乱无结构

教材是我们教学的载体,也是课堂上师生对话的载体,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手上的教材展开。钻研教材成了我们每堂课开始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很多老师埋头苦读教材,吃透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教材中涉及的内容熟记于心,在课堂上和学生一段一段来学习,不放过每段的“嫌疑”词语句子,事无巨细,教材写什么,我们按部就班教什么。一堂课下来,学习内容很多,但拨开层层,发现除了教材内容,其余一无所获,毫无章法。当然,有经验的老教师会去繁就简,不会依据教材内容笼统都教,按照多年学生的考试经验,明确这篇教材中涉及的考点,依据考点而教。这样的结果,一堂课就如同洋葱,一个考点一个考点撕下来,却发现没有内涵了。

2.教学过程散乱无结构

循规蹈矩依据教材走的教学模式,必然有种被教材“牵着鼻子走”的无自主感。教材内容上一共多少自然段,就得教多少段,教学过程随着自然段“一路小跑”起来。教学过程是一个依据自然段进行的散乱无结构的过程,没有深究品嚼的语文价值。再者,有了几年教学经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按照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没有一个科学的课堂模型框架,在自己的经验范围内,随心随性组织教学过程,这势必是一个经不起考验的散乱无结构过程。

3.学习过程散乱无结构

教材处理影响教学过程,而教学过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过程。当教材处理得散乱无结构时,教学过程便无章无法,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学生学习会是一个井然有序的过程吗?必然是散乱混沌的。学生学习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的过程。没有一个结构化、程序化的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是摸不着头脑的,只能在教师的带领下,顺着教材内容,摸着考点走,只知道“学了什么”,而不知“学会什么”,得不到一种学习的成长感,而这样的学习过程就是无效的学习。

二、“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模型建构

“教—学—评一致性”,即“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倡导“评价优先于教学设计”的逆向思维。“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主要特点就是让评价任务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即“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就是由诸多评价任务组成的课堂,评价任务是其基本元素。

1.教材处理由散乱走向结构化

的确,每个老师有自己处理教材的方式,教学经验、阅读视角等都会影响教材的处理。一堂有效的课,必定是依据目标来有序展开的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应根据教材、课标、学情而定,三者缺一不可。在课标的指引下,落实到具体教材内容中,我们就得根据学生的学情去提炼合适的学习目标,教材、课标、学情三足鼎立,凝聚在教学目标中。“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模型中,我们要大胆打破课文,由目标去统整教学内容。一堂语文课的目标一般有多个,这多个目标应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提炼目标时要考虑目标间的整体性。

目标之间可以是平行并列的,也可以是逐个递进的,但都体现了一种内在的联系。我在执教四年级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时有这样两个目标:(1)能从相关语句中品读出李时珍经历的苦,有感情地读好这些语句;(2)感受李时珍不怕吃苦、为民造福的伟大品质以及对待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有感情朗读课文。这堂课的目标就是训练学生进入语境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目标都是为朗读而设计,具有整体性。而分目标之间又有递进性,先从有感情地读好句子开始,继而有感情地读好整篇课文,从而形成连贯完整的教学目标,目标的结构化制定让教材处理也随之从散乱走向了结构化。

2.教学过程由散乱走向结构化

在一个整体性的目标引导下,“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也有相对应的评价任务。评价任务可以检测一个或者多个目标,我们的教学过程是有步骤、有目的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模型是一个程序化的结构整体。一节课就是由很多板块构成的。“导入”“总结”板块在传统课堂中也有,这里不赘述了,关键就是中间部分的板块。我们提倡一个学习目标一个板块,当然,一个学习板块中主要是由评价任务构成的。这样,纵观整堂课,这就是板块化的课堂、程序化的课堂、结构化的课堂。

在每个板块结构中,我们还要嵌入更精细化的“三部曲”小结构。“三部曲”即评价任务的呈现、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交流与反馈。

评价任务的呈现,关键就是让学生明确评价任务,可以通过教师的口述讲解、师生讨论等形式来明白学生要做什么;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就是学生在明确评价任务的前提下,开始多种形式的学习,可以自主思考、同桌讨论、小组讨论等;交流与反馈就是这个板块的最后一步,让学生学习后在课堂上充分呈现他们的学习信息,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展开教学。

3.学习过程由散亂走向结构化

教材处理时设计的教学环节由一个个板块结构组成,板块中又有程序化的“三部曲”,建构好这样一个“教学评一致性”的语文课堂模型后,我们的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就在一个科学框架下有序展开。从散乱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结构化的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师呈现评价任务后,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知道要做什么,带着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专注度。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同桌讨论、小组讨论,每个人对学习任务了然于心,学习效率也必定提高。在围绕评价任务的学习后,师生交流学习信息时,又对学习认识有了提升,学生也在交流与得到的反馈中进一步成长,一堂课有了成长感、提升感,便是一堂有效的课堂。

“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模型对于语文课堂的结构有了重大变革,促进教材处理、教学过程、学习过程的结构化,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J]徐瑰瑰.论教—学—评一致性[D].华东师范大学,2015.

[2]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编辑 孙玲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