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时间:2024-06-03

王爱萍

摘 要:写作是具有应用价值的书面语文,更是学生抒发情感、记录思想的重要的文字表达方式。结合多年后教学实践,从研究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入手,探究加强写作教学的必要性,重点分析在新课标视野下,改革和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为提高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问题写作;教学改革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1.写作教学目标不明确

我仔细回顾了过去一阶段自己的写作教学,经过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存在的问题有: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总体目标、分段目标以及分组目标等了解不够深刻,掌握和运用欠自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随意性强;制定得较为凌乱,提出的要求多;教学追求面面俱到。

2.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存在问题

学生作文批改是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教师和学生虽然都能认识到作文批改的重要性,但还是存在一些問题。例如,当学生拿到教师批改好的作文后,只看评语,并不关注老师对自己习作的具体修改“过程”。这样,学生在词句推敲、病句修改、错别字的纠正等方面还是得不到充分的锻炼。

3.教师对学生写作指导的方法缺乏科学性

我通过平时的校内外公开课观察发现: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课堂上还存在着指导方法不科学的弊端。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的过程中,通常要求小学生对实际生活进行认真观察,感受生活,对人物的面部神情以及言谈举止等进行仔细观察,注重人物特征的描写,注重细节的摹写,突出人物的独特个性。这些指导方法的运用虽然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小学阶段的学生并没有学会积累多少素材,写作能力有限。(2)学生并没有学会如何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这使学生在认真观察人物后,虽然能表达出人物的特征,但表达不够鲜明;当在写作过程中要求虚构故事情节时,学生难以和实际人物联系在一起,使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过于空洞,表达平淡,无法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赋予相似的个性特征,无法实现艺术的真实。

二、加强写作教学的必要性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是考查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对小学生听、读、说、写这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考查。因此,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与智力,能够促进他们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弥补不足之处。

三、在新课标视野下,改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我认为在实施新课改的今天,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不良现象来提升写作教学的效益。

1.明确写作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的目标体系十分完整,教学策略的可行性较强。据此,我粗浅地认为在以后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把新课标中的总体教学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相结合,将写作教学策略和写作教学目标相结合;强调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达到总教学目标中有关学生写作兴趣的具体要求,保障教学总目标和学段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一致性,保障自由表达策略和指导策略的一致性。

2.合理运用方法,进行有效指导

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因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合理运用指导方法,切不可将写作指导错误地理解成“手把手指导”或“一对一的讲解”等,不可将大量精力和大量时间浪费在这个环节上,也不可从确定写作题目、选择材料、确定写作中心、确定写作方法等,从写作开始到结束写作,面面俱到。

3.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能力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他们写作的源泉,只有让他们在深刻感知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写作,才能使他们在写作的同时更加深入、更加真切地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写作的快乐,这才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真谛。事实上,写作就是学生将自身已有的内容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各种事物,将这些事物加以提炼,就能够形成很好的写作素材。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生活观察能力,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从事物表层深入观察,加强联想。

4.培养学生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

书籍中拥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也是学生写作的素材库,已有的书籍能够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写作思路,他们从书籍中学习“前辈”的写作技巧,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利于小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字意识,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纵观以往教学的情况,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之一。而新课标为写作教学开创了新的模式,然而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新课标指导下,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以及修改习惯,加强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注重写作训练,全面提高他们的用词、造句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写作质量。

参考文献:

陈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2014(28).

编辑 温雪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