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王李华
教育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最重要的还是通过知识掌握的过程培养学生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问题:一不会审题;二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三不会处理干扰条件。孩子出错是正常的事情,首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打击学生,但要让孩子在错误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和失败的收获,同时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解决问题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通常是这样处理的。
一、应用变式练习、拓展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
各种变式练习的应用能让学生在类似题目中通过比较发现共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分辨能力,让思维更全面。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自行探索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思考问题,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
二、合理利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我们不要怕学生出错,总想着去纠正错误。我们一定要抓住时机,把错误抛给学生,让学生去猜测、讨论、交流,在交流中找出出错原因,一个学生出错的地方大多是其他学生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及时抓住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只有学生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以后,才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发挥小组合作交流和优秀学生的力量,寻求解决讲解问题方法最优化。教师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想法和解决策略表达出来,小组成员可以在交流中找出自己解决问题存在的误区,及时发现和修改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修正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学生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上与我们成人存在差异,这些年龄差异使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语言表达都和成人有所不同,这也正是我们在阐述某一个问题时学生会不解的原因。所以在一些问题的讲解上,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力量,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解,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养成读题的习惯,学会如何读题,如何找到题目中表示数量关系的关键词语,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平时的教学中,要带着学生分析题中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确定正确的算法。学生学会了正确分析数量关系,以后再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都能进行合理解答。对于题中的多余条件,教会学生如何处理,理清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舍弃无用条件。题目理清后再开始列式计算,计算要准确,计算能力要从低年级开始要求。计算结束要从列式到计算开始检验,保证最后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对于解决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循序渐进的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轻松地学习,学习有用的知识,培养有用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编辑 孙玲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