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返璞归真快乐成长

时间:2024-06-03

周燕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引导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兴趣和爱好,促使其能够感受自然界的美妙,并在原有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然环境,从而培养幼儿观察等良好的习惯。将从生态小农庄活动特点入手,深入探讨该活动对于幼儿生活、学习等习惯培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态小农庄;幼儿习惯养成;作用

“生态小农庄”是幼儿园特色教育项目之一,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种植平台,促使幼儿在种植过程中,体验管理、收获的快乐。生态小农庄在幼儿活动中的应用,在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其良好的习惯。因此,加强生态小农庄对幼儿习惯养成作用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推动幼儿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

一、观察农庄面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阶段,孩子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为了吸引儿童的注意力,笔者通过图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当前农庄的样子,并提出“如何设计农庄问题?”引导和鼓励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订计划。制订计划对于幼儿未来成长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使幼儿在日后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进行针对性学习,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结合幼儿制定的规划,我们与家长、保育员共同对农庄进行综合规划,并开辟了番茄、辣椒等菜地,还让幼儿亲自动手,给菜地设计名牌,富有童趣的文字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随后大家开始争先恐后去浇水,在此过程中筆者并未全权负责小农庄的规划、种植,而是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促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幼儿劳动能力,并让幼儿意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利于促使幼儿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讲解植物知识,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幼儿脱离了农村生活,对农作物认识越来越少,仅能够在超市中看到一些蔬菜和水果,并了解其是如何种植、生长,大部分都来自于图片,导致幼儿对农作物的认知仅停留在感性层面,对于大自然的了解停留在基础阶段。而在生态小农庄中,笔者引导幼儿参与到植物种植的过程中,观察和感受植物发芽等生长过程,让幼儿在种植中发现、解决问题,逐渐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索能力。另外,在与生态小农庄交互过程中,幼儿还能够获得感性知识,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生态小农庄教学中,有一名小朋友发现了农庄中的番茄是绿色时十分奇怪,而他平时见到的番茄是红色的,并向笔者提出问题,于是笔者耐心地告诉他们那是番茄宝宝还没有完全成长,是植物生长的过程,也是保护自己的过程。幼儿听后觉得很奇妙,并嚷着要告诉爷爷奶奶。通过对幼儿进行植物知识的讲解,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其能够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引导幼儿观察,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

众所周知,幼儿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在生态小农庄活动中,笔者抓住幼儿这一特点,引导幼儿积极观察。如,在假期结束后,保育员教师对生态小农庄中的一些农作物进行支架等处理,幼儿发现后纷纷提出问题,笔者并未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而后将关于植物支架的视频收集整理,并播放给幼儿观看,幼儿在观察后发现,原来给植物搭架子是为了让其成长得更好、更健康。通过这种方式,幼儿开始学会有目的、全面地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习惯。或者春季在小农庄移植黄瓜苗后,让幼儿进行间断性观察和记录,逐渐了解黄瓜叶片、开花等全过程,锻炼幼儿耐心、敏锐性,逐渐由“老师让我知道”转变为“我要知道”。

四、鼓励种植,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

生态小农庄活动中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孩子一起参与其中,能够增进亲子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如,在活动中,笔者将种子收集到一起,拿到课堂上,让幼儿讨论都是哪些植物的种子。幼儿通过讨论后统一了答案,于是笔者带领幼儿进行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种子发芽、成长,笔者请幼儿的奶奶一起参加农庄施肥、浇水等活动,让幼儿能够明白植物的生长需要我们的关怀,如拔掉杂草、合理浇水等。笔者经常带着幼儿去观察植物的长势,逐渐将此项活动渗透至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让照顾植物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增强幼儿的劳动体验,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生态小农庄活动是一个系统过程,其蕴含着大量的教育资源,不同阶段能够带给幼儿不同的体验。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可以积极推广和普及该项活动。

根据上文所述,生态小农庄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性活动,是幼儿接触大自然的主要途径。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种植活动等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等机会,能够有效调动幼儿思维,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劳动和学习习惯,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为幼儿日后全面、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文洁.转出智慧,转出快乐,转出健康好未来:浅议在呼啦圈活动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4(51):3.

[2]吴静洁.幼小衔接与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5(38):192.

编辑 张珍珍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