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冯洁艳
责任教育需要家长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的发展特点采取相应的教育要求与措施。3-4岁的孩子属于被动责任阶段,能按家长的指令完成一定的任务,但这一阶段的孩子只是一味地顺从大人,并不理解责任的意义。5-6岁的孩子属于半被动半理解的责任阶段,开始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朋友要互相帮助等责任和规则,但常常需要他人提醒,因此这一阶段是对幼儿进行责任培养的关键期。具体的策略思考如下:
一、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以促进亲子责任教育的顺利进行
亲子关系是保证家庭教育中亲子责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条件。那么,家长应如何提升亲子关系呢?
(一)给孩子自由
旅美华裔女作家小巫在她的《给孩子自由》一书中写道:当初皮亚杰决定研究儿童,是因为在智商测试过程中,发现儿童的错误回答有着独特的逻辑,他们跟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情绪反应跟我们也不同,只有理解并接受这一点,我們才能更加贴近的理解他们的行为。那么究竟怎样做才是给孩子自由呢?
很多家长在给孩子买来玩具之后会手把手的教孩子怎么玩,怎么玩是正确的,怎么玩是错误的,甚至无视孩子对于玩具玩法的创新,这实际上是在剥夺孩子探索事物的权利,对于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和创新精神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我们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摸索出包括玩具在内的日常事务的玩法和用法,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双手去认识这个世界。
(二)包容孩子的对与错
孩子不会永远正确,也不会永远错误。对于孩子的正确行为,我们应该给予鼓励与嘉奖,强化正确行为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家长也不应该大惊小怪,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帮助孩子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找到错误的症结所在,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改正错误。同时家长不能用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家长喜欢在一起攀比自己的孩子,别人的孩子拿了奖,自己的孩子没有拿,别人的孩子大方懂事,自己的孩子内向沉默等等,无谓的比较只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抵触情绪,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聪明的家长应该尽量发掘孩子的优势潜能,鼓励孩子在自己擅长或感兴趣的方面进一步发展,同时要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三)尊重孩子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绝对的封建家长制已经不存在,但仍然有不少家长把自己摆在一个绝对权威、需要绝对服从的位置,不会倾听孩子的声音,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的身上。例如家长喜欢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兴趣班,希望孩子拥有一技之长,然而很多家长不征求孩子的同意,仅仅凭借自己的意愿强迫孩子学习一些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特长,这样直接导致了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扼杀了孩子的学习热情。笔者曾经见过一个小男孩被妈妈强迫学习舞蹈,究其原因是因为妈妈从小热爱舞蹈却终因种种原因无法完成梦想,因此把自身未完成的舞蹈梦强加在孩子身上,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实在让人觉得可笑又可悲。
尊重孩子,家长要以观察者的身份帮助孩子去的成功,而不是以主导者的姿态去吓唬孩子。如家长强迫一个孩子去练习钢琴,并对孩子说:你不好好练琴,妈妈就不喜欢你了,如果你不好好练琴,我就不给你买好吃的了,诸如此类。这种功利的行为和强压式的语言,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弹琴,并把是否弹琴与妈妈是否爱我划等号,最终导致孩子对钢琴彻底失去兴趣,更严重的会导致恶劣的亲子关系。因此作为新时代的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孩子人格与大人人格的平等性,尊重孩子的自身意愿,聆听孩子的内心声音,给孩子充分表达自身意愿的机会,蹲下身与孩子对话。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孩子的尊重与喜爱,才能真正与孩子分享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快乐。
二、在生活点滴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生活是培养幼儿责任意识的源泉。家庭教育中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交给孩子一些任务,锻炼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例如,孩子的手帕脏了,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去洗。如果孩子碰到了困难,家长可以用语言在旁边指导,让孩子有机会把事情独立地做完。如果孩子任务完成的效果不好,那么作为家长不要一味的批评,而要多和孩子进行讨论,进行交流,找出问题的所在,鼓励孩子勇敢地承担责任。例如,孩子在一起玩玩具,一个孩子把另外一个孩子的玩具弄坏了,作为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后果,并且帮助孩子承担起责任,陪孩子一起去买玩具赔偿给另一个孩子并且道歉,使他进一步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过失,鼓励孩子要勇于承担责任;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服务工作,这是培养孩子社会责任的开始。具体的培养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陶冶感染法
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很多品格是在这其中自然而然,长期熏陶习得的。父母可有意识的创设条件,做一些有关的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比如父母在领孩子外出时,要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不要随地吐痰,不采摘花草,遵守交通规则,在家中看电视要放小音量,不打扰邻居的休息等。通过这些事让孩子明确人在社会中生活是要受到拘束的,遵守社会规范是每个人的责任,否则给别人造成麻烦的同时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快。还有逢年过节可领孩子给父母寄钱,送礼品,让孩子给爷爷、奶奶寄贺卡,让孩子从小孝敬老人,明白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以培养孩子最初的家庭责任意识。尽管这都是些小事,但家长应知“不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一件小事可能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家长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段为孩子提供一些有关责任感内容的书籍、报刊或观看一些相关影视节目,利用这些榜样示范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二)委托任务法
家长可和孩子共同制订一些家庭规则。有这样一个事例,男孩可可十分喜欢看电视,每次家长让他睡觉时都大哭大闹。后来家长想了个办法——和可可一起制订看电视的家庭守则,约定看电视的时间,并让可可负责开关电视,于是可可成了家中的“电视负责人”。每次到时间,可可想看,但一想到自己不遵守,就没威信了,也就放弃了。通过这件事,家长不但顺利解决了家庭难题,也同时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意识。家长也可以和孩子广泛制订一些其他的规则,如谁每天负责发筷、收拾自己的玩具、扔垃圾等,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大家一起严格遵守,保质保量完成。除制订规则外,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负责喂猫、狗、鸽子、浇花等,利用孩子感兴趣的事,顺其自然让其来做。在这期间,家长不要随意帮助孩子,只需提醒其注意自身的责任,按时完成任务就可以了。
(三)随机教育法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有时会做出逃避责任的行为,这时候家长要善于抓住机会,给以适当的教育。在澳大利亚,有这样一位父亲,一天,他的儿子用鞭炮炸坏了邻居家的信箱,父亲领着孩子来到邻居家,告诉邻居:“这就是损坏你信箱的那个人,不管你控告不控告他,他都要赔偿你的损失,他还会乐意地替你干一些院子里的活,以弥补他给您带来的不便和不安”。接下来的几个星期,孩子为邻居平整了院内小道,除去了杂草,还把攒起来准备买一件新的自行车装饰品的钱,为邻居买了一只新信箱。这位父亲的这种做法使孩子认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使孩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有时您的孩子是否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欺负了别人的小孩,摘了别人家的花等等。这时孩子的表现如何,如果认识到了错误,就鼓励孩子去道歉,并想办法弥补损失,而不要过多责怪孩子。如果孩子逃避,家长不要姑息迁就,也不要顾及自己的面子,而应效仿这位澳大利亚父亲的做法。这既让孩子明确了不应该做妨碍他人的事,否则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可避免类似行为再次发生,对孩子以后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利用榜样示范法等方法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父母是他们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因此,在教育过程中,父母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做好孩子的學习榜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其次,增加与同伴相处的机会,父母可以经常带幼儿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认识更多的新朋友,把握幼儿与同伴交往中的教育契机,用直接的经验为幼儿提供实践责任行为、分享责任感受的机会。开展小型家庭聚会,父母间可以交流育儿心得,也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相处的机会,给幼儿布置一些任务,比如照顾比自己小的朋友等,在幼儿完成任务后及时表扬,增强责任意识,巩固责任行为。
总而言之,责任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品质,它有助于建立一种对社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格,同时也会使一个人经常性地考虑社会利益,并从为大家的幸福而进行的努力中获得享受。亲子幼儿责任教育不仅需要意志的支持,还需要实际的锻炼,更需要策略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姜勇.幼儿责任心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03):12.
[2]刘闯、杨丽珠.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责任心发展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07(01):56-58.
[3]赵初元.浅谈加强幼儿责任心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7(7).
[4]刘红艳.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养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