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摘 要】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应坚持精细化原则,优化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坚持职业化原则,培育高校辅导员角色精神;坚持专业化原则,提升高校辅导员角色能力;坚持科学化原则,反思和完善高校辅导员角色评价等适然之策。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角色;实然;应然;适然之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 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这就要求高校要持续推进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随着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的不断建立和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高校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一方面要从我国高校实际出发,明确高职辅导员角色的应然价值指向,抓住高职辅导员角色扮演实然现状面临的困境和症结所在,探寻有效路径;另一方面还要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获取启示。具体提出如下“适然”之策:
一、精细化原则下高职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外部环境优化
(一)角色减压:高校要践行“全员育人”理念
调研发现,辅导员角色压力过大主要原因是工作任务重、难度大。而践行“全员育人”是不断强化高职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必然要求。所谓“全员育人”,就是指各部门及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形成德育工作合力,共同发挥育人作用。各部门既涵盖学生处、团委等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工作部门,也涵盖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科技处、教务处等部门。
(二)角色核定:国家、社会对高职辅导员形成务实的角色期待
高职辅导员虽社会地位和待遇一般,但是社会对其要求和期待很高。实践证明应理性看待高职辅导员工作,使其在理性的环境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和能力。从学校层面讲,以高职辅导员管理体制改革为抓手,及时调整角色关系,统一辅导员的角色期待,这是缓解辅导员角色冲突的基本思路。同时,应将辅导员的管理划归单个部门,提高管理效率,让辅导员能够“轻装上阵”,发挥出辅导员在“全员育人”这个大环境下的重要作用。
(三)角色具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明确分工、厘清责任
高职辅导员的主要责任是“政治辅导员”的延续和进化,作为“全员育人”链条的重要一环,其必须首先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专业课程指导、日常住宿管理等问题应分配给其它部门和人员,有效避免辅导员的角色冲突,才能助力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应然”的有效转化。
二、职业化原则下高职辅导员角色精神的培育
(一)高职辅导员角色敬业精神培育
高职辅导员角色“实然——应然”的发展转化,要求辅导员够充分认可辅导员岗位,要摒弃“辅导岗位只是一个跳板,过度几年就换岗”的错误思想,要积极树立以辅导员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为核心的辅导员职业精神。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在职业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对辅导员这一职业的敬畏,能把职业当事业;对学生工作的浓厚兴趣和无限热爱;对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精益求精的态度等。要切实促进辅导员角色“实然——应然”的发展转变,辅导员必须要明确树立以职业精神滋润自身,以职业化标准去约束和提升自我,在实践工作中能够自我要求、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做好青年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者与研究者。
(二)高职辅导员角色创新精神培育
高职辅导员发展呼唤辅导员从传统型转向专家型。专家型辅导员需要专家型创新思维的支撑。辅导员角色创新精神培養,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更新辅导员价值观念,完善工作方式,建立符合时代特色的“价值取向”。二是挖掘学生工作积极因素,探索新型的教育机制。三是找准学生工作的兴奋点,以多种方式发学生兴趣,创新工作方法,满足各层面学生需求。四是创新学生工作载体。辅导员应该充分掌握和发挥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和传播优势,以 QQ、微博、微信、飞信等为载体,提高工作效率,优化交流载体,提升育人氛围。
(三)高职辅导员角色优化精神培育
高职辅导员的角色培育,很大程度上是行业内的优化和完善。在这方面,需要积极吸收和借鉴典型性经验:一是以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为依托,有效提升高职辅导员的职业优化精神。二是以高校辅导员职级晋升为依托,做好个体及群体的职业化精神的孕育,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和专家化趋势。三是以辅导员国内岗位交流和访问学者计划为依托,做好高职辅导员专业化经验的分享和切磋,提升高职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视野。四是以全国各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为依托,充分做好辅导员的理论研修和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高职辅导员不断完善职业素质结构,提升职业优化意识,增加高职辅导员自我角色实现能力。
三、专业化原则下高职辅导员角色能力的提升
(一)提升道德素养,自觉遵守角色规范
高职辅导员角色水平的提高首先要求辅导员个人能够适应辅导员角色地位的需要,提高辅导员角色道德素质。作为高职辅导员,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充分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自觉做好青年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具体而言,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二是爱岗敬业,办事公道。三是信念坚定,学会奉献。
(二)提升知识素养,主动完善知识结构
一是要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辅导员不但应该全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更要系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随时随地汲取、补充自身理论和知识上的不足,真正做好学生的领路人。 二要掌握业务理论与实践知识。高职辅导员角色在工作内容上来说涵盖了入学教育、课程管理、交往指导、日常管理、就业指导等,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因此,辅导员应该积极武装自己,为自己充电提升。三要掌握综合文化专业知识。辅导员要自觉地学习相关学科的知识,完善人文知识结构,增强自身文化底蕴,提高科学文化素养。
(三)提升能力素养,增强角色实践能力
一是要提升角色交往能力。辅导员在工作和教育中,要面对许多学生,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增强集体凝聚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有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管理规划、管理用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学生工作需要聆听和耐心,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
二是要提升角色学习能力。当前辅导员队伍中受过思想政治教育专门教育的人员少,缺乏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和专业基础。为了能够更好地胜任角色,就要求辅导员角色个体能够更好的去补习和充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相应的实践把握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断涉猎各科知识,为学生工作奠定更坚实基础。
三是要提升角色实践能力。辅导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需要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这要求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包括理论教育和形势把握控制能力、各项业务指导能力、危机防控和处理能力等。辅导员这些能力的提升一方面在于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在于不断的思考和研究。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还要坚持做到善于总结、善于积累、善于反思、善于优化,全面地提升实践运用能力和干预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做好班级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处理、思想引导、组织发展、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心理干预等各方面的工作。
四、科学化原则下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的完善与反思
(一)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标准的优化:“一维”到“多维”
優化辅导员评价机制,做到奖惩有章,是进一步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措施。重点参照《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考评和执行要求进行,应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统筹兼顾,对辅导员职业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多元评价内容的积极影响,逐渐引导辅导员角色素质的丰富和优化。具体应紧紧围绕高职辅导员的政治、思想、作风、纪律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素质的实践应用能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诸多学生工作实际问题的能力;辅导员的工作数量、质量、效益和贡献等高职辅导员完成的绩效以及高职辅导员理论与业务学习等方面展开评价考核。
(二)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方法的完善:“模糊”到“科学”
高职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针对大学生思想的,是隐性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特点,他并不像任课教师一样可以通过课时和考试成绩来评价和衡量。辅导员角色评价应该采取“角色基本素质定期测试”和“角色实现效果定期评价”两套路径和方法,分别对素质能力和实际工作效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评价,在给辅导员个体梳理自我职业素质情况的同时,也对自我工作效果进行有效地总结和梳理,以便更好地解决促进辅导员角色实现这个重要问题。具体评价方法如下:
一是以赛代考——高职辅导员角色素质的评价方法 。应该充分借力全国、各省(市)高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这个重要的评价方式,“以赛代练”、“以赛促训”,以比赛促进自我成长成才。有效组织全体辅导员积极参加辅导员技能大赛,取长补短,有效交流,让辅导员能够直视差距,弥补不足,互相促进,助力高职辅导员能力提升。
二是多元主体——高职辅导员角色实现的评价方法。考核应该采取评价主体多元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应该充分听取和尊重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高职辅导员评价小组应该由学校工作部代表、各院系党政负责人、各院系辅导员代表及各院系学生代表等组成,考核过程严格接受学校人事、纪委等部门的监督,其结果可以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和参考。
(三)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结果的处理:“弱化”到“重视”
辅导员角色评价是辅导员角色实现、辅导员角色价值体现的重要表现。我们只有对辅导员角色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发挥辅导员角色评价的实际作用和影响,体现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的正能量和正价值。
一是评价结果的使用和处理。教育部第24号令对高校辅导员的考核结果使用明确指出:“要与辅导员的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挂钩。”考核有效性的增强,就要求我们将评价结果与辅导员的评优等相结合。要将人事制度、绩效工资制度与辅导员的考核评价有机融合,有效解决目前“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相对独立的尴尬现状,有效扩大评价结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权限,提升考核评价结果的适用性。
二是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思考。各高职院校在辅导员考核评价工作中应该建立考核评价意见和建议沟通渠道,为辅导员设置畅通便捷的沟通路径。当辅导员对考核结果不满意或怀疑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时,做到有资料可查、有标准可依、有程序可循等,做到考核信息反馈的公开公正。同时,考核评审委员会也应该及时接受广大师生的监督和建议,在实践中及时优化辅导员的考核机制,更好地发挥考核评价的有效性和激励作用。
三是评价效果的分析和调适。高职辅导员角色评价的效果和各地、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密切相关,在分析和对待辅导员角色的评价结果时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和校级差异,也正因如此,在看待评价效果的影响上,也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地原则去调适和优化评价体系。
综上所述,结合工作实践体会和对高职辅导员角色的考量,高职辅导员角色从实然到应然的适然之策应坚持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充分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以国内高职辅导员角色发展实际为对象,坚持内在自我提升和外在制度支撑建设相结合是辅导员职业角色实践能力和素质提升的根本途径。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高职辅导员的“应然·实然·适然”三维角色考量》(编号16B2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曹珍,女,副研究员,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党校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参考文献:
[1]佘双好.辅导员如何开展科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4]柏杨.改革开放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5]李晓娟.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6]沈文静.高校辅导员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5.
[7]何文静.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8]段丽丹.高校辅导员角色问题剖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