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研究

时间:2024-06-03

冉娟娟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为现阶段我国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其对于小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均具有关键性作用。问题意识是小学生开始形成逻辑辩证思维、主动思考的必要基础。问题意识,即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出发点,概述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现状,继而系统性的阐述了小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严格依据不同阶段的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而制定,具有严密性和科学性,是目前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数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指导和工具。根据其相关规定,我国中小学生接受国家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不仅应形成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掌握不同数学知识、数学与其他科目以及数学知识与真实客观世界的联系,且应形成数学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问题意识是学生形成逻辑辩证思维、积极主动思考的重要基础,同时亦是各种事物创新与研发的前提。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展开分析。

一、小学生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现状

受到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我国许多小学的数学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课堂讲授为主要方法,学生多被动,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接受者,而非主动学习者,其问题意识不足,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面对问题更显得无措,这些现象与小学生好奇心强、多动、乐于思考的心理特点并不相符,同时亦违背了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宗旨。

分别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首先,对于提出问题而言,很多学生和家长将教师置于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应听老师的话”,将提出问题视为教师的专利和任务,同时,数学课堂上节奏较快,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机会,学生对于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存在怀疑心理或胆怯心理,提出问题的方法不恰当,亦害怕会因为提出问题而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异样的眼光。其次,对于分析问题方面。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可能无法准确的掌握数学知识中传递的信息,同时,以往学习模式中过于注重数学公式或理论的套用,缺乏思维的灵活性,又无分析问题的基本策略,这些均会导致小学生在面对新数学问题时无所适从,无法给予准确分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应首先突破自身的心理障碍,因此,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程所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继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创设教学教学情境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而活泼的教学氛围。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和教育要求,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设计形成更加开放包容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与学生位于同等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强化教师与学生的自由互动,多多鼓励学生,继而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其次,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境。小学语文教师在课程正式开展之前,应广泛搜集资料,继而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年级、生活环境与知识背景等设计出丰富有趣的课堂活动,增强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体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继而提出问题,如《拔萝卜》一课可以谜语或童话故事作为课程引入,让学生们怀着好奇和疑问的心理学习知识。

(二)传授提问方法与技巧,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数学问题的提出具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们只有掌握了相关方法,才会克服羞怯心理,大胆提出问题。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自身教学经验,向小学生们传授如何更准确的提出问题的方法,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一方面,教师可举行座谈会,集中向学生们传递问题提出的相关方法和基本技巧,辅之以案例,以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提问方法。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工程中也可通过语言鼓励小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待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应给予表扬,并可现场传递一些提问技巧,以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三)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在合作中学习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并不是知识传递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者,而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积极转变观念,通过各种互动性活动、集体性小组活动等促使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具体教学之中,调动其积极性。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即是学生积极动用脑子、四肢和口耳的过程,如此一来,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亦会得到有效增强。此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设计更多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有效、有序共同学习中得到交流、受到启发,表现自己、大胆发言,也可促使不同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其更加全面、透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确认识数学知识与具体生活之间的关系,继而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和工具辅助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联系小学生们生活的具体事件、环境和经验,激发小学生反思数学知识、寻找数学问题,不断求异创新,从而更准确且全面的分析的数学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与生活相关联的问题情境,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具体教学中,可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数学,拓展其视野,增强问题分析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是小学阶段应得以培养的重要能力,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富有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馬云英.谈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教育理论研究,2007(10).

[2]杨武.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几种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7(11).

[3]夏小夫.新课标下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J].杏坛沙龙,2007(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