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隐”与“秀”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

时间:2024-06-03

【摘 要】结合中外一些优秀画家的代表作,从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殊时代意义,分析画作中画家想要传递的情感和精神,以及综合其表现媒介和技法,从而总结出优秀画作的诞生不仅需要画家拥有高超的技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情感和想法的表达,由此才能作为有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优秀作品而流传千古。

【关键词】主观思维;绘画创作;感知

在劉勰的《文心雕龙·隐秀》中讲到“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之为体。义生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韫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其意为:写文章要做到文采飞扬,生机勃勃,要像树木和草一样有突出的秀美和时隐时现的隐含的秀丽。主要是讲写文章不能只图词汇和语句优美而去一昧的堆砌,也不能只注重意境和主旨而放弃修饰,要两者并重,才能写出优美的文章。所谓“隐”,即文外所隐藏的言外之意,所谓“秀”,就是篇章中最独特突拔的语句。隐语以言外含有另一层意思为工巧,秀句以独特超出一般为巧妙,这乃是前人文章中的美好成就,是作者才情的完美表现。同样的道理在绘画中创作者的情感和想法为“隐”,其绘画技法及创作表现媒介为“秀”,只有“隐”“秀”兼备,才能创作出优秀的画作来。当然,古今中外优秀的画作大部分都兼具这两个特征的。

一、“隐”——主观思维与绘画创作

挪威画家爱德华 蒙克,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其经典代表作《呐喊》被用以极度夸张的笔法,描绘了一个扭曲变形的尖叫的人物。这幅画是在一个傍晚蒙克在漫步,带病的他此时很累,于是便停下来眺望峡湾的方向,太阳正落山,云被染成血红色。蒙克自己说:“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像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并且声称画中呐喊的那个人就是他自己。这幅画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画家在创作时画面内容和风格是和他成长的环境分不开的,譬如童年有创伤和阴影的画家,那么其画作大多是阴冷忧郁或者是叛逆等等一些消极或者反抗情绪的,倘若画家从小是生活在很安逸幸福的环境里,那么其画作大部分均为优美的景色和高贵优雅的人物形象等。我们所知的大部分优秀画家里,似乎前者更多一些,而爱德华蒙克便是其中一位。蒙克童年时父母双亡,这在其幼小的心灵深处打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所以在其早年的一些作品里,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占大部分。从1885年学习印象派的画风,后又受到高更及“新艺术运动”的影响,导致画风的重大变革。蒙克在德国定居直到1908年,这16年是其艺术臻于成熟的时期。他在忧郁和惊恐的精神控制下,以扭曲的线形图式表现他眼中的悲惨人生。他的作品对于德国表现主义艺术产生了决定性影响,成为“桥派”画家的精神领袖。

二、“秀”——绘画技法与创作

绘画技法在一副作品中的变现力和表达想法方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我们前边说优秀的绘画作品需要有创作目的亦或者说是创作者思想感情的呈现,那么,这个呈现的载体就是绘画语言本身了,即创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徐悲鸿是我国江苏宜兴市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经在法学留学,学成归国后从事美术教育,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强调国画改革要融入西方绘画的技巧,对于光线、造型较为看重,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和骨骼的准确把握,并且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其以奔马享名于世。徐悲鸿自幼习画,并且于1919年赴法国留学,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校学习油画和素描。刚到欧洲时,他去参观了英国的大英博物馆、国家画廊、皇家学院的展览会以及法国的卢浮宫美术馆,目睹了大量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徐悲鸿深深感觉自己绘画中的不足,于是他便开始刻苦学习考入巴黎美术学校,导师为擅长历史题材的人物画的佛拉芒格,徐悲鸿日后油画风格的形成,可见深深受到了佛拉芒格画作中不尚细节的刻画,而注重色彩的和谐搭配与互衬的影响。徐悲鸿的《奔马图》尤为著名,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有十足的生命力。这匹马没有马鞍,没有缰绳,在宽广的原野上狂奔。“我爱画动物,皆对实物用过极长时间的功。即以马论,速写稿不下千幅,并学过马的解剖,熟悉马的骨架、肌肉、组织。又然后审其动态及神情,乃能有得。”徐悲鸿自述道。可见,优秀画家的创作技巧并不是随着出生就有的,而是仍需要后天的勤奋努力,才能将绘画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有“秀”有“隐”方能出佳作

一副优秀的佳作除了需要创作者有深厚的基本功,即包括绘画技法的运用的绘画语言的掌握,更需要创作者融入自己想法与思想情感。即作品以内有内容可看,作品以外让人能观赏完之后意犹未尽,流连忘返。倘若一味的只去强调“秀”,画面当中没有任何情感,那么这样画作中的每一笔都是毫无价值的,即使画的像照片一样逼真,也毫无意义可言。但是相反来说,倘若创作者过于强调自己的创作意图而手头功夫不达标,那么他即使有再多的想法藏匿于画中,观赏者也无处可得。就像是尚未学会讲话的孩子,咿咿呀呀对你讲了很多,但是你总也听不明白他在讲什么,只有等年纪稍微再大一些,也就是创作者掌握的绘画语言再成熟一些,那么心中的想法想要表现在绘画中就相对容易很多了。

在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本质”是其强调的重要理论,他认为“本质”与“现象”是互为辩证的双方,“现象”是直觉性的存在,而“本质”则是预先设定的思维。“本质”为“隐 ,“现象”为“秀”,“秀”与“隐”本就是辩证关系,想要创作出一副优秀的作品,二者缺一不可。

作者简介:尚莹斐(1994.8-),女,籍贯河南省安阳市,湖南师范大学2017级硕士美术学水彩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志亮.材料的前卫性及其消逝[J].美术观察,2014(04):11-13.

[2]赵福.关于绘画创作本质的探讨[N].中国贸易报,2012-07-17(Y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