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区块链:互联网金融终局?

时间:2024-04-24

袁晶莹

今年1月份,一场“黑客马拉松”比赛在上海举行。参赛者的身份均为技术极客,他们被要求在48小时内完成一项创新应用,而项目的技术基础必须是区块链——一个大众颇为陌生的词,却让在场的参与者们都热血沸腾。

“100多名海内外参赛者分成23个团队,最终9个项目获奖,奖金共10万美元。未来的奖金额度可能会更高,吸引更多人来,推动区块链发展。”说起此次活动,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万向控股”)战略发展部项目经理杜宇仍有些兴奋。

2014年起,万向控股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与各区块链创业公司建立紧密联系。去年9月,万向控股成立万向区块链实验室,万向控股每年提供100万美元的预算,供这个实验室各个项目使用。而万向控股希望得到的是长远回报,以以太坊项目为例,万向控股曾以50万美元的赞助形式换得以太坊的等值数字货币,现在这些数字货币的价值已翻了10倍,万向控股继续将此笔资金投入赞助项目。

德勤Rulix团队是此次比赛的另一个主办方。作为全球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德勤有限公司(下称“德勤”)是同行中最早关注区块链的企业之一,旗下Rulix团队拥有100多名研究员,遍布12个国家。近年来,德勤对区块链在中国市场应用的关注度正逐渐升高。

“区块链就像10年前的互联网,那时我们插一根线到电脑才能上网,现在拿着手机就可以看电影,世界变化很快,区块链的发展也会很快。”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行业领导合伙人秦谊对《二十一世纪商业评论》(下称《21CBR》)记者说。

风投的资金流向可视为未来趋势的一个风向标。据波士顿咨询统计,2015年金融科技领域的融资总额达到350亿美元,其中区块链技术的相关初创企业累计的融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自2013年以来,该领域的投资额翻了三倍,目前全球有750多家与区块链技术相关的创新公司,其中约200家获得了风投注资。

金融技术:下一个风口

要了解陌生的区块链技术,还得先从大众相对熟悉的比特币说起,比特币就是区块链的首次大规模应用。

2008年,中本聪发表了一篇关于比特币的论文;次年,不受任何金融机构、政府控制的比特币诞生。“比特币是数字货币的一种应用形态,每笔交易被记录在区块上,公开、透明。”比特币交易平台OKCoin创始人徐明星对《21CBR》记者表示。

区块链也被称为“分布式账本”,即将区块链看作一本公共账本,每笔数字货币自诞生起,所有转账、交易都将被记录在“块”,区块与区块之间相连,形成区块链。任何人均可查阅交易记录,但任何个体都无法轻易控制、篡改数据。

“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可信任是区块链的特征,数据被记录在一块区块链上,其他区块链会同时记录一模一样的数据。换句话说,真相只有一个,真相就掌握在每个人手上。”埃森哲大中华区资本市场行业主管罗水权对《21CBR》记者解释。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数学家就曾对区块链进行过学术探讨,也有过应用试验,直到中本聪出现,抛出了比特币区块链的第一块创世区块,区块链技术才正式进入公众视野。但由于比特币争议较多,最初区块链并未获得高度关注。6年后,传统金融机构终于意识到区块链的价值,相继开展研究。

万向控股副董事长及执行董事肖风是金融界著名的“科技热爱者”,曾一手创办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筚路蓝缕13年后,于2011年辞去总经理一职,来到万向控股。

在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肖风将区块链的应用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过去的理论探讨阶段;第二阶段是现在,金融机构纷纷建立实验室,开始关注区块概念技术,并开始用区块链做一些业务测试。第三阶段是大规模应用阶段,区块链真正走到生产系统中去。”

得利于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近两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2015年9月30日,分布式账本初创公司R3CEV宣布,参与其区块链项目的银行总数已达到22家。其中以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汇丰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等为首的主要银行已签署R3CEV的区块链项目,将共同探索分布式记账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应用场景和战略。

杜宇接受《21CBR》记者采访时打了个有趣的比方,比特币的区块链脚本语言就像早期的人类语言,只能实现较为简单的交流。而以以太坊为代表的区块链项目,更像现代社会的人类语言,通过支持的图灵完备的脚本语言以实现诸如智能合约的复杂功能。在以太坊等区块链研究团队的推动下,区块链已具备实现彩色币、智能资产、智能合约等功能。

以智能合约为例。两人打赌,约定输者给赢者100元,在无约束前提下,结果出来后输者可能会赖掉赌约。如果把区块链加入智能合约,打赌双方在约定赌注时,先各将100元冻结在智能合约中,结果出来之后,系统自动核实,并将100元打入赢者账户。在此过程中,完全实现去中介、去中心,无需信用背书。

“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标是实现真正点对点、端到端、个人对个人的金融服务,去掉中介,在保证充分信任的技术基础上完成金融交易。”在肖风眼中,众筹、P2P只是互联网金融的过渡产品,并未真正实现金融业务低成本运作,他一直在寻找互联网金融的终局。现在,肖风已经找到了,它就是区块链。

银行:或将消失的大厦

去年2月,美联储在一份报告中首次要求升级银行支付系统。在网络无处不在,计算机设备越加精密、便捷,信息处理及时的数据时代,传统银行的付款流程正面临巨大挑战,银行已走到了改变底层基础架构的关键时刻。

肖风对记者解释,传统银行清算、结算系统的运行架构建立在通信系统之上,百年来未曾变过,“银行之所以没有换成IP系统,是因为IP网络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经常发生错误和遗漏,而金融系统一切以安全为主。区块链却正好可以用作数据库,一块区块记下了数据,几十万个区块会同时复制数据,保证数据准确、安全。”

在肖风看来,区块链的数学算法解决了人类社会活动中长久以来的信任问题,双方并不需要相信对方,只需相信存入区块链中的数据是真实的,因为数据一旦被存入便难以更改。由此,传统银行通过在市中心建造高楼大厦所营造出的可靠形象将不再重要,信用背书变得可有可无。

肖风预测:“算法可以保证安全,解决了信用问题,高楼大厦也就不需要了。如果以后交易也不需要去网点,那么物理空间就会消失。10年后,银行的大楼可能要招租了。”

另一方面,区块链也被各国央行视为实现数字化货币的关键技术。值得注意的是,数字货币并非将货币简单数字化,而是借助区块链技术,在银行未来的清算、结算体系中,以交换计算程序、一串串代码代替原来的货币和数字。

“区块链传递的是一段代码而不只是简单的数据。比如,好朋友过生日时,我正好要还他100元,那我可以做一个程序,让他在收款的同时也收到一首歌、一份祝福,或者是以前的一张老照片。”肖风说,“未来,银行还是银行,只不过业务流程会发生变化,会变成什么样,谁也不知道。”

目前,几大国际银行已在区块链领域加紧布局。早在2014年,瑞银集团就在伦敦成立了区块链金融研发实验室,重点探索支付、电子货币、阶段等方向;2015年,西班牙银行、高盛分别投资区块链创业公司,开展区块链技术储备工作;花旗银行已开发测试过3条区块链,并曾推出名为“花旗币”的加密货币。

事实上,不少银行都对区块链给予厚望,希望利用新武器重构原本累赘的业务体系,改善用户体验,大幅度降低成本,并实现跨境支付。

跨境支付是跨国银行颇为困扰的难题之一。由于系统复杂,跨境支付往往需要等待几天时间才能到账。若输错金额,转账时间将拖延更久。去中心化作为区块链技术的特征之一,其优势或可让跨境支付如收发邮件般方便,并且可将成本维持在较低水平。

有业内人士告诉《21CBR》记者,国内银行虽然按兵未动,但从去年年底起,多家银行内部或多或少都开始关注区块链。如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等互联网巨头旗下的民营银行也可结合区块链与自身优势,调整优化业务。

商业:好技术对好模式

2014年,80后达鸿飞和几位合作伙伴共同创办了小蚁区块链,成为国内最早一批专注区块链研究的创业者。去年10月底,小蚁以仅接受比特币的方式在业内进行了一次产品众筹,折合成人民币后,共募得465万元。目前,小蚁是区块链领域中较为成熟的项目之一。

达鸿飞告诉《21CBR》记者,小蚁的商业模式是:基于区块链技术,将实体资产、权益数字化,为登记发行、转让交易、清算交割等金融业务提供去中心化网络协议。以普通股权转让业务为例,通常转让股权需分四步——签订转让合同、银行转款、变更股东姓名、工商局登记,小蚁要做的是将前三步进行捆绑,签订电子合同瞬间,转款与更名同时进行,以此规避毁约及不配合更名的风险。

然而,国内如小蚁一样做区块链底层技术的公司不到10个。一方面,国内区块链技术的普及程度不高;另一方面,技术与商业应用之间尚缺少磨合。

“新技术如果无法被商用,那永远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好东西,要找到匹配的业务场景,整合进系统,才能实现真正的商用。”关于区块链的应用前景,罗水权的看法相当清醒。两个月前,埃森哲刚刚建立了区块链技术研发中心,借助区块链公司Linux旗下Hyperledger平台向社会公开区块链基础源代码,吸引区块链创业者关注。

和埃森哲类似,德勤在其自有Rubix平台上也向社会公开了部分区块链基础源代码。不同的是,Rubix平台的源代码来自德勤旗下的区块链研究团队,而德勤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个生态圈,既有商业需求的客户在平台上进行询问,德勤为其提供区块链技术支持,或通过Rubix平台为其介绍其他区块链技术团队。

“就像淘宝提供了可供买卖的线上平台一样,德勤推出Rubix平台是为了能有更多区块链产品被开发出来,适应不同客户,解决他们商业中的痛点。”秦谊说。

目前,区块链的应用范围包括金融、物联网、医疗、物流、保险、财务管理、公证等领域。归结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公有链,允许任何人阅读、写入区块链,彻底去中心化;二是私有链,仅单独个体或机构享有该区块链的使用权和控制权;三是联盟链,介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由一定数量的特定成员组成。

以联盟链为例,假设10家商业银行组成了联盟,任何新加入的商业银行都需要经过现有成员的许可。所有成员以某种共识机制来确定区块的打包权,即记账权。成员之间可以事先制定联盟链内的运行规则,以算法来保证任何单一成员都无法篡改信息或恶意写入虚假信息。

“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技术不是任何场景都适合。不能把区块链神化,认为区块链是万能的,什么目标都能达到,事实上并不是。还是要理智看待,区块链是一项技术,有长处也有短处。”杜宇表示。

罗水权保守估计,区块链尚且需要10年时间才能广泛投入应用,“区块链具有去中介、去中心、可信任等优秀特质,所以我们会考虑如何用区块链改善业务流程,甚至创造出新业务,而不是直接覆盖原有的商业模式。区块链只是商业运营中的一个环节,并不会单独存在,一定是和其他系统、制度、业务、流程搭配在一起运行,不会完全去掉中心”。

未来:让一切数字化

罗水权向《21CBR》记者介绍了一家瑞士名表商利用区块链技术跟踪物流的案例:“手表一经完成,产地、序列号等相关信息都会被存入区块链,一旦写入就无法更改。区块链记录下运送手表的物流公司、经销商、消费者、转卖方,手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产权何时转让,都会有记录,整个过程都可追根溯源。”

在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恰恰扮演了数据库的角色。相比普通数据库,区块链的特点在于允许交易并存储交易记录。秦谊特地强调了另一个特点,传递价值。

以超市购物为例,在付账时,如果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付款,那么这次消费的金额、地理位置,甚至具体消费内容都将被记录下来,长此以往,可根据数据推断出消费者的喜好、经济状况及居住地区等。在秦谊看来,这些数据就具备价值,“区块链把所有数据储存起来,形成接近事实的数据连载,从这个角度讲,区块链能改变我们的生活,能改变社会整体的运作”。

肖风对记者表示:“现在社会关系已经被数字化了,微信朋友圈、微信群就是我们的社会关系。如果以后推出数字身份证,那么个人的纳税、社保、医保、产权情况都被数字化,所有的轨迹都变成数据存在。”

就医疗保险而言,未来患者就诊时不必携带医保卡,只需在区块链中输入正确密码,以往就诊历史记录、过敏情况都将呈现在医生眼前。

“抛开分布式,抛开核心概念,区块链的价值在于,数据一旦产生便不可更改,它将一件事情完整地记录下来,显示了一个生命的过程。这产生了强大的信任,让你知道一切都是真的。”秦谊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