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乔丽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效率明显提高了,但很多时候,老师们教得很辛苦,课外也作了大量的努力,可是,课堂上学生还是收获甚微,甚至还出现了学生厌学的现象,这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如何有效地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预期的目标,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阅读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确定教学目标,应围绕以下三点:
1.掌握学段目标
就阅读教学而言,在低年级,识字、写字无疑是教学目标的重中之重,同时还包括词和句的训练,初步的朗读训练。中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阶段,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理解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是教学的重要目标,同时要加强段的训练,注重段的理解、积累与运用。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品味文章的语言,领会表达的方法上。
2.围绕单元重点
语文教材在每个单元前都附一个“导语”,其目的是使师生在教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个大致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这正是我们确定教学目标的第二个凭借。教师不仅在备课中要充发挥“导语”对全组课文提纲挈领的导向作用,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导语”引起足够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自学“导语”的方法,培养他们学习的技能,使他们在离开教师辅导的情况下,也能从“导语”入手,并能根据这一“提示”去浏览全组课文,从而更准,更快地把握各课的内容及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
3.抓住课后练习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课文特征与课后练习。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标记。每篇课文后面的问题往往给学生重要的提示或启发,或提供学这课的重点字、词、句,或提示应该怎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或提醒课文的写作顺序,或启发本文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因此,我们应以课后问题为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突破口,引导学生以此为学好课文的门径,对课后问题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在有效的文本阅读中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
1.有效地提问或质疑
文章的标题就像眼睛一样。课题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或是课文中心思想的高度集中,它是课文画龙点睛之笔。学生接触课文,首先看到的是课题,正确地理解课题,从中得到学好这一课的启示是非常重要的。文章题目就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的突破口。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当作一间房子,那么,认真地理解课题,正是打开房子的一把钥匙。
2.有效地“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师生共同走进文本,是进行有效对话教学的基础。教师和文本对话就是要钻研好教材,读出教材中的精妙之处,读出自己的独到发现,想到学生可能会遇到的疑难问题,想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有了自己的感悟和见解,才具备与同学和老师对话的“底气”。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学生阅读文本,不仅仅是单方面地接受文本所负载的信息,更重要的是要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
3.有效地朗读
朗读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有感情地朗读”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体现由浅入深的阶段性。语文阅读教学,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一要加强朗读的指导。二朗读要体现层次性。每一次读书的要求、读书的目的都应该有所不同。三要重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目前,在“课标”的引领下,在语文先辈的强烈呼吁下,小学语文教师懂得了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读”,并且要书声朗朗,这实在难得。能够高举“读”的大旗呐喊:要读,真正的读!读出感情,读出形象,读出感受更是难得!不过,静静想来,很多人对“课标”表述的“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得并不全面和深刻,也没有具体弄清阅读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教师在语文学习中把“阅”和“读”割裂开来,只注重读的声音、读的形式、读的技巧,把“阅”字几乎是扔掉了。“阅”就是用眼看,就是用心想,就是理解、揣摩的过程,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才会有“读”。“读”并不是单单表现在抑扬顿挫的声音,也有静思默想的默读。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明白:课堂要给学生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默默品味的“场”,也就是营造一个静静学习的“场”。
4.有效地感悟、品析。
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就必须处理好朗读与感悟,做到读悟结合。只有在品悟的基础上才能读出真情实感,才能读出韵味,只有在朗读的基础上才能加深品悟。
感悟感悟,感受领悟也。学生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漸进过程,可将对课文的感悟分三步走:第一步,学生带着某些疑问或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自己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勾划,先在头脑中有一个初步的独立的见解。第二步,分小组交流,讨论,由此或找到同盟者,或遇到“敌手”,或保留自己的意见,或修改自己的意见,都可使对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加深、完善。第三步,进行全班的大交流,大讨论,甚至辩论,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言中,集思广益,从而把握对象世界以至作者的情感。
真正学好一篇课文,不能仅停留在体会出文字表面所表达的意思和思想感情,而是要实现知识与情感的融会贯通,达到“尔之文为吾之文”,“尔之情为吾之情”的境地。这一点,虽然在感悟之中已有所表现,但要真正达到知识的巩固与情感的升华就必须进行感悟后的品析,即在反复的阅读中欣赏、分析、品味。品什么呢?品语言文字的优美,品写法之妙,构思之巧,品情之真,意之切,在品中陶情,在品中学写。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教学双向性很强的艺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教师是根本,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因此,还必须从教与学这两个因素上下功夫,使“教”牢牢吸引住“学”,让“学”和谐的促进“教”。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