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前形势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时间:2024-06-03

邹小玲

【摘 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当代初中语文教学务必在教学进程中融入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能代代传承下去。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借助教师的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關键词】当前形势;初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入策略

由于当今初中生多数是独生子,家境优越,缺乏独立意识和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的一些错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他们会盲目的崇拜明星,在物质上错误地攀比,更不会把经典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修身、治国的伟大目标。

一、借助教师的丰富知识,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具备渊博的学识,能够谈古论今,让学生为之敬佩,为之崇拜,把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燃烧的最高,并能在这种热情之中,更好地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化被动为主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五单元《陋室铭》的讲解中,可以结合传统文化中的知人论世的理解方式深入探究。这样可以让初中生们明白读经典美文就是读作者的心路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个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逐渐走入刘禹锡的内心深处。这堂课由探究刘禹锡到解读一类文人的境遇,使课堂由此变得更加深入,教师的激情总结,让这节课在激情澎湃中结束,相信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学生们心中对这些敬畏之情在一点点的燃烧,他们也会把这份激情带到更广阔的阅读中去。作为教师能带给学生激情,并能让他们在激情中接受传统文化带给他们的享受,相信没有渊博学识的教师是难以做到的。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寻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能提升初中生审美品位。初中语文教师可从传统文化、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等方面解读课文。下面笔者结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课文,从现代文和文言文两种体裁,阐述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共五篇文章,编者作了如下单元提示:这个单元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述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经典课文中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学生难以理解的,他们的困惑己经远远超越了课文本身的主题思想,比如,在讲解课文时,有很多同学会有如下困惑:

——对于发生在这些作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一些事情并不伟大,更没有任何值得我们学习的价值。

——关于这些小人物的课文让我们感到人生和社会是无比阴沉的。

——可怜人的命运虽然可悲,但都是他们自己造成。

——善良的人真的就有好报吗?我认为善良人的命运也不好。

作为初中生面对这个单元的内容提出这样的困惑也许是编者们没有预料到的。这些思想淳朴,内容精美的文章如果放在以前的课本中,可能都不用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们就可以完全被课本上的内容感动得一塌糊涂。但如今时代的变迁,中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为品德的缺失付出严重的代价。近十年来,我们所面对的中学生的思想状态之复杂,深谙中学教育的人都会难以置信。甚至有人评价:“如今孩子的放肆张扬,己经远远超越了所谓个性发展的限度,并且逐渐走向极端的自私自大,也正变得丝毫不懂得尊重他人。”这绝非危言耸听之词。因此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的把传统文化的内容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老师们多费脑筋了。

首先,“不完美”中的“美”,感悟人生真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感悟其中的人生真谛。阿长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下层农村妇女,黄而矮胖、睡相难看、爱搬弄是非,还具备当时封建社会中农村妇女们身上让人最讨厌的传播谣言的毛病,作为保姆的她,对作者的看管甚至到了繁琐且愚昧的地步。但学生们却能够从“不完美”的形象中看到人性的善良。当阿长把作者日夜想要的《山海经》拿到作者面前时一切不完美都释然了,从中真正的感悟到人生的真谛。《背影》中的父亲身材臃肿,步履蹒跚,不美。《台阶》中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不美。《老王》中的老王“面如死灰”,行动“迟缓”,不美。《信客》中的老信客“不诚信”也不美。这些人物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他们的精神是美的,也正是这些不完美,才烘托出了人性美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让学生懂得只有不完美的人生才是生命的本色。生命中的本色才是人生的真谛。在一个外在丑陋的人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灵魂未必是丑陋的。只有让学生明白这些,才能让他们去理解这些不完美的人生中的美。

其次,“真善美”中的“美”,读出美的价值。应试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它教育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成近乎商品,其特点就是,只要有投入必须短时期内有显著的产出。在这样复杂的前提下,我们必须利用每一个可以去传达美的课文,让学生接受美的洗礼,引导学生去感受真善美的温度。例如:《信客》这一课,有很多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课文中要以“此时的乡人以大多数不知道老信客是何人,与这位校长有何关系。为了看着顺心,也把这个不成样子的坟修了修”结尾。通过在教学中的细心引导和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学生们才终于明白了:老信客可悲又可敬的一生让人难忘。他一时的错误断送了他的一生一一这个教训确实是惨重。通过描写年轻信客的一些文字,我们更能感受到老信客高贵的品质。老信客离开了这份让他魂牵梦绕的职业,独自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但仍然“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老信客生命中的真善美,让学生“美”的洗礼,这才是人间“美”的真谛。

三、结束语

初中语文教师如能按照上述策略在教学进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品行,进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及实施策略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