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谈谈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时间:2024-06-03

马健茗

乡镇小学,留守儿童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这部分学生由年迈的祖辈监管,纵容、溺爱。家庭的养成教育上存在着一定问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小学低段是学生品德形成的重要阶段。导致低段学生在校的养成教育尤其显得更迫切和重要。而对于一名从事低段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老师我来说,就更重要。如何对低段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经验,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这门课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活性):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

基于以上课程性质和理念,我认为,低段品德与生活的老师要重视充分利用这门课程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执教“我上学了”时,首先让学生转变身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感受新身份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新身份带给自己的新要求。采用示范、儿歌、比一比训练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按时到校;上课铃声响迅速进教室,坐姿正;课上两眼注视老师,认真听讲,不搞小动作;课后,乐于交新朋友,愿与与他们友好相处。执教“我的一天”时,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守时,并学着整理房间、书包,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低段品德与生活的老师要在课上、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游戏、角色扮演、参观访问、欣赏、讲故事、实践性活动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比较、思考,提高认识,慢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执教“让家园更美好”时,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感受家园的美好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沿途的垃圾怎么来的?自家的垃圾是怎么处理的?周围的人们又是怎么处理垃圾的?及时引导教育学生,初步知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从我做起,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减少垃圾。并小手拉大手,提醒家长不乱倒垃圾,减少垃圾。

三、以身作则,用老师的行为感染学生

老师往往是低年级学生的崇拜者,学生模仿学习的偶像。因此,老师更应注意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的美与丑、对与错、好与坏。要求学生按时进课堂,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上课提前一分钟到教室,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带动学生按时进教室,避免学生上课铃响后才去上厕所,拖拖拉拉进教室,几分钟后课堂才安静下来;见到同事、学生主动问好,与人交谈,面带微笑,常用礼貌用语,长期潜移默化学生,让学生养成文明用语,做文明人等。总之,老师要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从而使老师言行的榜样作用在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中收到实效。如果,一名老师光对学生严格要求,而自己却不律行,那实难让学生信服。相反,还可能导致学生“表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

四、心灵沟通,耐心引导

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模仿力强,辨别是非力低,行为上存在着反复性,随时会有一些不好行为习惯出现。当这些不良习惯出现时,老师不用着急、生气,只能静下心来,针对情况,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采取调查,个别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学生找到不良行为习惯的根源、了解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而对症下药。也只有师生在心灵相通,坦诚相待后,学生才信任老师,接受老师的帮助,才能乐于接受意见,真心改错。避免学生迫于老师的身威虚伪的服从,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事与愿违。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平时自己不带开水到校,口渴了,就不经同学的同意去拿同学的水喝,同学经常向老师反映,老师教育后,他仍照样我行我素,引得许多同学不满意。我就私下与他谈心,问他问什么不自己带水到校喝,他一会儿说忘了带,一会儿说没有带水的瓶子。还略带满不在乎的口气小声嘀咕,喝口水,有什么嘛,又不管钱。从他的言行举止神态中,我找出了他的犯错根源。帮助他认识:不经同学的同意去拿同学的水喝的行为错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同学不尊重,而是私自拿人东西属于偷窃。老师教育仍不改,属于知错犯错。长期这样下去,只会助长自己的不良行为,错上加錯。对自己的成长不利。没水壶,老师拿矿泉水瓶给你装,忘了带水,老师倒一瓶水给你。总之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拿别人的水喝。让同学不再烦你,不再防你。接下来,我特别关注他,提醒他。让他感受到了老师的真诚和耐心,一段时间后,他终于改掉了此坏行为。

当然,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存在于很多方面,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尽到老师的职责,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