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6-03
李永亮 黄如婉
【摘 要】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现实困难,时代、社会、国家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改革的冲击与压力,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效解决了许多问题。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有收获,也带来了挑战,引发笔者的思考。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意义;思考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博耶尔(Emest L.Boyer)在《基础学校:学习的共同体》一书中首次使用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并对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经典概括:“共同体中的人们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朝着教育这一目标相互作用和共同参与”。关于学习共同体更通俗的理解是“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共同构成的团体”。学习共同体具备“共识、异质、脱域、角色互嵌”四个基本特征和“学习主体、共同愿景、课程知识、规则、学习活动分工”五个基本要素。“合作”与“对话”是学习共同体主要的生活方式。学习共同体是建构主义理论支撑的新型学习模式,是未来学校的美好向往和理想状态,目前在日本和台湾得到高度认同,在国内的新基础教育改革中亦开展得如火如荼。笔者有幸较早接触,并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实施,获益良多,也有些许思考。
一、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意义
(一)符合中职学生现状与发展规律。
许多中职学校的老师哀叹:中职学生语文基础差,调皮,难以调教。学生语文学习基础薄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往往忽视了他们好的另一面:个性鲜明,敢于开拓性思考,敢于表达。同时,我们不应该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不应该漠视中职教育比基础教育更好的环境与政策:至少人才选拔的机制与标杆对我们的束缚没有那么严重。没有高考的压力,同学之间不存在激烈的学习竞争,这些为合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有时间和精力了解社会,关注更多实际问题;知识、技能、个性的差异更突显了各显其能、分工合作的必要性;学生需要的不再是简单的分数,更多的是全面发展的知识、技能、素养。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恰好需要的是这样的土壤,也恰好遵循了孩子的发展规律。
(二)顺应了时代、社会、国家对中职教育改革的要求。
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大教育支柱为世人所推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进入到新世纪,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相应的教学改革对中职语文也提出了要求:根据学生语文的实际情况,结合就业与发展需要,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持续发挥作用,以适应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语文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正好改变了以往被动的、高耗低效的教学模式,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与思想,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与潜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建设的思考
(一)教师应明确引导与组织的职责,在学习共同体里与学生共生共长。
传统的课堂教学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的中心。而中职语文学习共同体是以班级为单位构建的语文教学形式,也是为真实完成任务或问题,教师和学生相互依赖、探究、交流、协作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样的形式中,课堂是师生共生共长的生命场、家园,教师更应该重视的是提前的整体教学设计,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有效的学习中来;提供足够和必要的学习资源,辅助学生的自主学习;保障好共同体学习的秩序,主动参与,耐心倾听,积极引导。在这样的形式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者,而应该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引路者、协助者、参与者。
(二)重视规则的养成,合理组建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应依班级规模,不宜过大,以六至八人为一共同体,遵循自愿和兴趣、强弱搭配的原则。共同体应有规范的建制,包括负责人、资料搜集人、记录者、督察者、评价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岗位应轮转,让所有学生成为共同体的主人。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共同体的名字可赋予职业的特性及变化,有时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例如笔者在应用文写作《求职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将共同体命名为若干公司,各个负责人变成了公司的经理、人事、财务等不同角色,同样实现了共同体学习的岗位职责,更让学生体验了企业文化。共同体组建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训练,训练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方法、能力与习惯,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共同体才不会形式化、表演化、平庸化。
(三)重视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实践,激发合作需要。
共同体学习组织过程中,很多人关注热闹,关注群体,教师的教学过程中也更重视共同任务或问题的探讨,而忽视了学生个体思考与实践的空间及时间。实际上,独立自主的思考与实践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只有当群体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充分的思考与实践,才会激发出更热烈的交流、探讨、提升、生成。而忽视个体思考和实践,必然会导致南郭先生的出现,更会导致共同体学习的效率与效益大打折扣。所以,在中职语文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留出个体思考的时间,也一定要保证个体实践的空间,在特殊的情境下,甚至可以让弱者先实践,补充,强者再概况。
(四)积极评价,强化学习共同体的合作性。
评价要解决三个问题:评价谁?谁评价?评价什么?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是这样解决的:评价每个共同体,评价共同体的每个成员;教师评价,成员互评,自我评价;评价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实施这种网状的交互的评价模式,一方面使评价更全面、科学、客观,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求知欲望,让更多学生体验成就感,也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进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长春出版社,2003
[2]赵健.《学习共同体》.华东师大出版社,2016
[3]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