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闫晓婷 李德光
摘要:软件学院建设承担着培养软件人才、推动软件产业发展的重任。地方高校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要协同地区发展,突出专业特色,起到示范作用。本文以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建设为例,在发展定位、人才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一定成效,希望对其他高校在同类学院的建设中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区发展;专业特色;人才培养;产教融合
引言
软件是信息技术之魂、网络安全之盾、经济转型之擎、数字社会之基[1]。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软件行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软件工程专业培养了大批软件人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才短缺的局面。但当前软件人才缺口依然较大,尤其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领域紧缺程度较高。目前,河南省将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作为全省“十大战略”之一,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实力的关键之举,全方位打造数字强省[2]。在此背景下,地方软件学院如何培养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质量软件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软件学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发展定位不明确
自国家2001年成立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地方院校纷纷成立软件学院。但是,一些高校培养目标泛化,发展定位不明确。地方高校软件学院不仅要对接国家软件人才需求,还要考虑地方经济建设、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从自身出发,确定发展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培养满足地区协同发展的软件人才,构建具有示范性的高质量软件人才培养新模式,是当前地方高校软件学院建设的首要问题。
1.2 人才培养模式落后
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软件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却滞后于软件产业发展,这是由传统的教学方式、软硬件条件等造成的。这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要招聘到合适的软件人才也困难。对河南这种迫切需要发展的中部地区来说,要想招到满足企业需求,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人才尤其困难。
1.3 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
企业和高校软件学院的协同育人不紧密,没有建立完善合理的协同育人机制。一些高校只是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实训一段时间,企业并没有参与专业定位、课程设置等育人的全过程。学校教学和校企合作割裂,课程体系的设置没有紧密结合企业需求。
2. 软件学院建设探索与实践
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自2020年获批河南省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对接国家软件产业人才需求,聚焦河南省软件产业发展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运行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师资队伍,积极探索具有中原特色的软件人才产教融合培养路径,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实现河南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智力的有力支撑[3]。
2.1 明确发展定位
作为地方高校,要协同地区发展,担起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的责任。学院的发展定位,除了要对接国家软件人才需求,还要结合学校自身特点,考虑地方经济需求。目前,洛阳市要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而洛阳师范學院又有旅游专业和传媒专业,这是洛阳其他高校不具备的条件。所以,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制定了如下发展定位: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使命驱动,以文旅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为使命追求,面向行业软件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以专业知识教育为基础,校企深度融合为引领,“学科专业竞赛、第二课堂拓展”双引擎的四维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厚基础、重实践、高素养”的特色化、应用型本科高水平软件人才。
2.2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很多软件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滞后于软件行业需求,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和企业招聘的“双难”局面。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旨在更好地培养适应软件行业需求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为软件工程行业的发展和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有能力的人才。
2.3 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使命驱动
面向国家软件人才培养需求,直面关键基础软件技术难题,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优选专业核心课程作为思政课程样板课,将思政教育、河洛文化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
2.4 重构课程体系,夯实专业基础
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的课程体系完全覆盖专业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规定课程。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各专业对接文旅软件产业均设置了不少于3门的核心课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进一步完善,重点突出文旅产业软件技术的最新进展、行业对人才能力的最新需求,校企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和建设实训课程,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超过40%。
2.5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各专业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在线课程、慕课、微课等形式,推进案例式教学,引入企业研发专家指导实践课程,强调以软件工程项目复现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建立一支专兼结合、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双能”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2.6 对接行业需求,迭代更新教学内容
针对文旅行业软件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重构课程体系,更新课程资源,运用“互联网+”课程方法,做课程教材一体化设计,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有机融合,加大研究性、创新性内容所占比重,提升课程高阶性和挑战度[4],提升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
2.7 打造双引擎,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把学科竞赛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针对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成立学业指导中心,对学生分层分类培养,逐步形成学生个人发展与专业教育提升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2.8 坚持OBE理念,优化过程管理,提升培养质量
构建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以毕业要求的制定、落实和评价为主线,将学校育人和产业育人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质量评价标准体系,课程考核方式重视过程性、形成性、成果性评价改革。
3. 深化产教融合
之前的产教融合模式中,企业和高校的合作较为松散。企业往往只提供实习机会,缺乏深入、长期合作机制。企业没有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导致学院的课程体系缺乏行业导向,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针对这些问题,软件学院制定了和企业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资源共享等方面都和企业进行合作共研,力保人才培养质量。
3.1 合作机制
通过与相关企业深入合作,推动工程化专业建设,制定了符合软件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行“2+1+1”人才培养模式(2学年完成专业基础课程,1学年完成专业方向课程,1学年校企联合实践培养),形成适应软件行业的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相关科技企业合作运营,建立了“双师型”师资培养模式,专业培养方案及模式形成工程化特色,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稳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
3.2 协同育人
(1)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实现以企业项目为驱动、以工程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与相关企业共同制定了“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教学大纲等。
(2)校企共建课程资源和教学案例库。通过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与公司搭建“实践能力提升平台”“软件测试平台”“作业指导平台”等,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校企合作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通过与企业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加强学校与企业间的联系,企业专家走进课堂教学,教师深入企业实习和培训,共同编写“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实验指导教材,合作完成“Java项目实训开发”自编教材讲义等。
(3)实施双导师制,校企共同指导学生。校企共建师资队伍,在学科竞赛、项目实践、毕业论文等教学过程中聘請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进行指导,部分学生到公司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每年联合培养的学生不少于300名。
3.3 协同创新
(1)校企育人、科研、工程项目合作。近三年,获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横向项目42项,累计进账930余万元,成果转化180余万元,授权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9项,学科竞赛累计获国家级奖项90余项,省级奖项270余项,“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累计获奖20余项。
(2)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获批河南省文化遗产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百度人工智能产业学院省级平台2项,与企业共建智慧旅游、文物数字化研发中心5个,软件联合实验室6个。
(3)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和基地。依托中原经济区智慧旅游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文化与旅游产业发展软科学研究基地等重点研究基地,与中科天玑、北京中科文峰、河南电信、河南旅游集团、大河传媒集团、腾讯、网易、惠普、蓝科、中兴等单位新建大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个。
4. 建设成效
三年来,洛阳师范学院软件技术学院以特色化软件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明确发展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协同育人等措施,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成果和创新创业成果逐年提升。
4.1 人才培养质量
(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学生参加活动积极性增加。师生参与培训会1200余人次,软件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积极性明显增加。软件学院两度获评校就业创业优秀组织单位。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5项,获批校创业教育示范课程1门。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比例达到90%。
(2)强化学科竞赛,竞赛科研成果突出。参加大学生计算机设计、ICPC等多种竞赛,取得了很好成绩[5-6]。参与发表了多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
(3)拓宽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用人单位对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总体评价良好。
4.2 教育教学成果
(1)深化教学改革,教研水平再上新台阶。获批国家级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9项。省级教改项目7项,其中,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4项,高校研究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1项,智慧教学专项研究1项。校级教改项目20项。
(2)加强课程建设,一流本科课程和在线精品课程建设实现新突破。认定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和8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
(3)凝练教学经验,教学成果奖数量再创新高。围绕教学设计、协同育人、在线课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获得多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4.3 创新创业实践成果
(1)创新创业比例呈平稳态势。建设校企协同科技创新平台2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和基地13个,利用创业训练室开展双创活动。
(2)学校师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在校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比例稳定在3.2%左右。
结语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核心驱动力,软件人才是软件产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7]。软件学院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软件人才。作为地方高校的软件学院肩负着协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责任,要立足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结合高校自身优势,办出特色。洛阳师范学院软件学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面向区域经济,深化产教融合[8];助力构建全新的河南省文旅行业软件生态体系,将软件学院打造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中部示范性软件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教高厅函〔2020〕11号)[A/OL].(2020-06-11)[2023-12-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19_466895.html.
[2]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23年河南省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豫数字〔2023〕1号)[A/OL].(2023-01-25)[2023-12-15].https://fgw.henan.gov.cn/2023/02-06/2684032.html.
[3]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公布首批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教高〔2020〕492号)[A/OL].(2020-12-16)[2023-12-15].https://jyt.henan.gov.cn/2020/12-16/2002099.html.
[4]曾駿,文俊浩,蔡斌,等.“一驱动、两突出、三融合”的全过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J].计算机教育,2022(9):30-34.
[5]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委会.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获奖公告(中大计赛函[2022]18号)[A/OL].(2022-10-08)[2023-12-15].https://jsjds.blcu.edu.cn/info/1043/1742.htm.
[6]洛阳师范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我院学子在第十四届ICPC河南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佳绩[EB/OL].(2023-05-22)[2023-12-15].https://sites.lynu.edu.cn/xxjsxy/info/1014/5823.htm.
[7]杨卫明,魏延.基于地区协同发展的高校软件人才培养现实问题与改进策略——以成渝地区为例[J].高教学刊,2022, 9(3):133-137.
[8]陈志刚,石金晶,奎晓燕.“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软件工程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思路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22(6):27-33,40.
作者简介:闫晓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李德光,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工智能。
基金项目:2022年度洛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科创活动驱动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编号:2022xjgj02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