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武小芳 杨振宇 魏慧 李建荣
摘要:本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与技能的特点,阐述了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及需要做的准备工作,研究了显性课程思政案例与隐性课程思政案例相结合的课程思政,为实现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与思政育人的相互促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显性思政;隐性思政;信息技术
引言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实现“三全”育人,高校除了思政课外,还需要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培养学生对于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课程思政的实施是为了让公共基础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
1. 实施课程思政的意义
1.1 挖掘“隐性思政课程”的育人潜力
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几乎独自负责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工作,但因为其不是专业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不是特别让人满意。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育人不仅是思政课程的功能,更是所有课程的责任。所以,我国高校的所有课程都必须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但以往这个功能在各门课程的实施中被忽略了。大家更重视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忽视了课程的育人意义。目前,各门课程都要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挖掘思政元素,发挥综合素质课与专业课甚至是实训课的育人功能,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职责。
1.2 挖掘专业课程育人元素的需要
高等院校的办学质量关系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高等院校立德树人的功能就是我国社会文化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果各高职院校只要求大学生在记忆知识点、练就专业技能方面下功夫,而不致力于教会大学生怎样生活、怎样做事、怎样做人,弱化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的作用,那么大学生就会缺乏理想追求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专业课和综合素质课教师一定要善于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为人师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三全”育人。
1.3 铸牢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信仰的需要
与思政课教师相比,专业课伴随着大学生近3年的时间,再加上各种比赛,使专业课教师与学生几乎朝夕相处。因此,专业课教师是否信念坚定,是否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所以,通过实施课程思政倒逼教师进行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2. 实施课程思政的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课程重点内容包括三大部分: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编辑,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下,就需要通过一个载体去讲授、练习、培养操作技能,而这个载体可以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等为主线,并围绕文化自信、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地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思政原色。这就是课程思政方面的显性教育,通过让学生对这些素材进行排版和表格处理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授课目标上,要坚持在思想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方面设定。在教学内容上,不仅要做到教学信息量大,而且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能力犹如鱼和水的关系一样组织在一起,将优秀传统文化、工匠精神、社会责任、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以“菜中盐”的形式“洒入”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实现认知、行为和情感三方面的认同,最终达到思想引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相互促进[2]。在学情分析上,能够通过座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解学生的感情特征、信息技术技能准备情况等。如果没有充分的“备”,就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在教学模式与手段方法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若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甚至在讲台上唱独角戏,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就会减弱。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像结构化研讨一样,不能让主题跑偏,才能互相配合,完成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
2.1 更新教师理念
要让广大教师理解“课程思政”不是一门课程,也不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课程,而是一种教学理念,通过课程思政的实施让专业课程集专业能力培养、知识素养养成、思想政治教育于一体,那么这个课堂教学主阵地就达到了事半功倍的育人功能,让专业课也承担着育人的功能,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使命,承担着培养学生要有大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根据授课内容挖掘好思政元素,根據课程的授课过程,选择好课程思政的实施方式方法,最后根据学情分析做好整堂课程的教学设计。可以把思想政治目标放在课堂教学目标的第一位,但要引导教师明白,“课程思政”不能改变专业课中对学生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本身目的,不能过分偏重思想政治教育,本末倒置,那样不仅让学生反感,更失去专业课的意义。
2.2 教学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
将思政课内容引入学生课堂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提高职业技能的路径来提升职业素养,实现学生在职业素养、思政素养和专业技能等三方面的提高。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线,逐步建设多系列的教学资源库,还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略微不同的思政目标。为实现思政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授、理想信念的培养以及练就专业技能上采用“三微一体”育人框架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项目精心设计案例,使技能微行为、职业微素养、思政微要点渗透到每个案例、每个任务,在引人入胜中潜移默化,于无声处里恍然大悟。
将德育元素融入技能培养的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紧密联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实现了技能培养、职业素养与思政教育的“三促进效应”[3]。课程考核需要采用过程性评价,每次实训课程或理实一体化课程结束后都要实施考核;目标评价,结合教学目标实施考核;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考核方式要灵活,充分考核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过程的合理性,可以实施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要注重课程的多个方面,实施多元考核,考核要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即平时成绩,如学生作业、课堂提问、每个小任务的考核成绩、技能竞赛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整体考核评价尤其是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考核一定要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要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
2.3 全方位融入课程思政
使思政进课标、进计划、进教案、进课堂,全方位融入“三微一体”(技能微行为、职业微素养、思政微要点)的育人框架和“三段一体”的课内教学法(操作前启发式教学、操作中体验式教学、操作后感悟式教学),实现技能、素养、思政的三促进效应,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方式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2.4 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
经过组织课程思政比赛、多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发现大部分理工科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挖掘思政元素时捉襟见肘。所以,可以通过在教研室范围内邀请对应的思政教师,多组织大学习、大讨论,互相提供课程思政的素材,不断加强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能力。
3. 课程思政实施案例
在讲到计算机发展史时,通过对计算机的追本溯源,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人的精巧构思智慧,通过我国扶持计算机产业的大力发展,以及联想全球的科技形势,使学生了解信息化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习“国内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思考感悟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和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讲程序存储原理时,利用生产流水线的工作类比,将无形的程序设计原理有形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理解记忆更加直观。同时,计算机的各组成部件有条不紊地配合运行,也能使学生感受到团队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在讲操作系统时,要增加国产操作系统的讲解,及时向学生展示我国在国产化操作系统领域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在讲软件卸载时,要引导学生明白我们会因存储容量不够、软件不够好用、容易找到同类替代品、软件消耗资源等卸载软件,并可引申至人生道理:一方面,人的时间有限,要学会断舍离;另一方面,人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这样才会获得更多机会,从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在讲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及其防范时,要给学生强调病毒入侵系统和国家与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培养学生国家网络安全观,提高学生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意识;强调在日常使用计算机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警惕,防范病毒及网络攻击。
在讲搜索引擎时,引导学生学习使用百度搜索引擎,延伸“百度”名称的由来:辛弃疾写的《青玉案》中的诗句:“众里寻他千百度”,描述着百度搜索引擎对信息检索技术的追求。引导学生了解并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在讲解IT新技术内容时,一方面,要使用大量案例展现当前科技飞速发展的现状,提升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另一方面,将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等社会问题展现出来,额外讲解数据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潜移默化进行信息安全普法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所列举事例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多关注本地相关产业发展,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在Word文档编辑、Excel表格处理、PowerPoint演示文稿编辑这3个项目的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找一个课程思政的显性载体,例如在Word文档编辑基础部分,为了让学生掌握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启动和退出、新建和保存;Word窗口的组成;字体设置;段落设置;紙张大小方向和页边距、边框和底纹;分栏、文字方向和首字下沉的设置;查找、替换的使用等知识和技能,我们挖掘的一个载体就是“真理的味道非常甜”——陈望道历时两个月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翻译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陈望道把墨水当红糖吃,还和他妈妈说“可甜了可甜了”。学生在按照任务清单编辑排版的过程中走进这个故事,通过了解红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以内容为牵引,引导学生学习党史),与历史人物产生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从陈望道因为太过专注地翻译《共产党宣言》,而错将墨汁当糖吃却浑然不觉的故事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体会这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告诉学生做好自己当下的事情就是爱国最好的体现。同时,向榜样学习做事认真、专注的可贵精神,这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敬业的典范。
当然,显性思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每节课还可以挖掘很多隐性思政,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工作中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按照任务单规范操作,操作错误无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培养学生认真、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文档的编辑不仅考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也是培养学生认真、专注、负责精神品质的过程;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用不同思路、角度和方法来实现一些功能。
结语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致力于“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改革,在充足的学情分析基础上,在学生主体的教学课堂上,采用显性思政与隐性思政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职业素养、知识技能与思政育人的三促进效应,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A/OL].(2015-07-29)[2023-12-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508/t20150817_200583.html.
[2]贾小平,武小芳,张立峰.“立德树人”视域下“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思政改革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1(22): 238-239.
[3]武小芳,张立峰,贾小平.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案例设计与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0):98-100.
作者简介:武小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教科研管理。
基金项目:提质培优项目——“立德树人”下“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建设(编号:TZ202017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