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网络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及应对路径探究

时间:2024-04-24

高凤 李建永 刘建伟

摘要:网络短视频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旨在通过正确认识网络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冲击,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网络短视频负面影响的路径。充分发挥网络短视频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帮助青年大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网络短视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路径

引言

网络短视频具有丰富性、推送性、互动性等特点,吸引众多大学生的关注[1]。以抖音、微博、快手、小红书等为代表的网络短视频平台深受大学生群体的喜爱。网络短视频的出现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而其背后所隐藏的与社会主流价值观所不符的观点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指出:“网络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如何利用网络短视频的优势,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网络短视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网络短视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1.1.1 拓展思政教育渠道

网络短视频成为大学生了解时事、分享经验、表达观点的重要渠道[3],为大家提供了交流学习的空间。不同的民族文化、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内容,都可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曾经,以李子柒等为代表的网络博主深受大学生喜爱,大家在观看短视频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傳统文化的魅力,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在网络短视频平台中,大学生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传播者。网络短视频平台为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舞台,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近年来,直播带货的兴起,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途径,丰富了大学生的就业选择。网络短视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为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方向。

1.1.2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而网络短视频综合了背景音乐和视频的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更多信息,对大学生更具有吸引力。通过网络短视频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理论知识,增强了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2 网络短视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短视频迎合了大学生放松娱乐的需求,但是网络短视频的质量良莠不齐,其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冲击,甚至有些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价值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不少学生。

1.2.1 泛娱乐化严重,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

马克思曾说:“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4]网络泛娱乐化的实质是受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中拜金主义思潮的驱动、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萌发并且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得以产生和体现的一种文化现象[5]。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网红,某些网红为维持粉丝、流量,不断迎合大众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提供一些低层次的、具有感官刺激的视频,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视频内容“泛娱乐化”。

“泛娱乐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去价值化”,在过度娱乐化充斥的环境中,学生长期接触缺乏营养的碎片化信息,自身的思维方式、自我认知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会陷入错误的文化认同中,对主流文化产生抵触情绪。

青少年作为处于价值观逐渐形成阶段的群体,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容易受不良信息的误导。如果没有接收到正确信息,便会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念,这对个体人格、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逆转的作用,其形成的不良后果可能伴随一生且难以改变。

1.2.2 形成“信息茧房”和“网络圈层”,削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话语权

用户在注册短视频账号时会形成用户画像,同时大数据也会根据用户的浏览、点赞和评论记录,向用户推荐感兴趣的视频。看似精准高效的推送反而窄化了大学生的视野,形成“信息茧房”。兴趣相同、情感共鸣、利益相同的青年群体会在网络社会中形成青年网络圈层,“圈内人”和“圈外人”形成交流隔阂,导致学生排斥圈外其他信息[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以进入青年网络圈层,大幅降低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网络圈层弱化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还容易产生宿舍矛盾等问题。新媒体时代,老师和学生之间信息不对称情况逐渐消除,形成一种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的意识形态教育新模式[7],弱化了学生对于辅导员的依赖性。

1.2.3 碎片化信息迷惑青年学生,造成大学生判断能力缺失

网络短视频中呈现的内容往往是碎片化的,不利于大学生进行自我思考,造成判断能力的缺失。有不法分子为吸引流量,有选择性地截取部分信息吸引大众眼球,带动大众情绪,利用碎片化的信息歪曲事实真相,而不明真相的大学生极易被他人利用。在碎片化信息的侵蚀下,大学生容易沉迷于短视频带来的娱乐快感,造成学习意志力降低。如果大学生长期接触并传播不良信息视频,将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同时,西方不良思潮也容易通过新媒体进行渗透传播,导致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8]。

1.2.4 舆论引导功能强大,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意识形态领域,网络短视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网络短视频传播速度快,短时间内即可产生舆论效应。“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他们熟练应用各种短视频软件,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观点,宣泄自己的情感。高校相关负面舆情事件极易在网络上发酵,将高校置于舆论旋涡,尤其是涉及学生自身利益的事情,很容易经网络发酵后对高校造成严重负面影响,这对高校网络舆情防范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5 丧失理性思考,盲目追风从众

网络短视频同质化内容严重,极易造成大学生跟风模仿。“广西科目三”“多巴胺穿搭”“手滑变装”等视频引得大学生争相模仿。大学生价值观和判断能力尚在形成期,对一些刻意包装后的爆火视频难以甄别,大学生的模仿行为也是从思想上相信到情感认同的过程[9]。盲目追风从众不仅不利于培育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也不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

2. 网络短视频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影响的原因分析

2.1 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网络阵地建设

互联网是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很多高校开通了短视频官方账号,但缺乏专业的短视频团队,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策划性不强,短视频难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削弱了高校官方短视频账号的影响力。

2.2 大学生网络素养及自我约束能力欠缺

网络社会具有隐匿性,部分大学生认为自己在网络平台上发言不会被发现,网络素养有待提升。当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较大时,大学生喜欢通过网络以“自嘲”“戏谑”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更有极端者成为“网络喷子”。同时,部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难以抵制网络短视频的诱惑,甚至沉迷网络。

2.3 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对网络短视频的敏感度不足

部分高校思政教育者还未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对于网络热词、网络热点的了解不够,思政话语体系过于严肃,和网络用语相比,不够接地气。再加上年龄的差距,很容易与大学生产生交流代沟,无法真正深入学生群体,难以及时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同时,思政教育者对于短视频平台運用的熟练程度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产生“滞后”现象,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生活的贴合程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做细做实。

2.4 网络短视频制作门槛低,平台监管不力

网络短视频的制作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成为视频的制作者。好奇心强的大学生容易被刺激感强的低俗内容所影响,有些视频制作者为了吸引粉丝获取利益,以牺牲视频质量为代价,传播一些不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视频。网络平台缺乏有力的监管措施,对于传播不良视频的惩罚力度不够,导致不良视频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造成冲击。

3. 网络短视频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究

3.1 成立专业团队,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

网络短视频是一把双刃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拓宽了新渠道。高校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短视频的优势,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地。高校要成立专门的网络思政教育团队,在研究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增强活动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利用网络短视频的互动性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不断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注重提升短视频的魅力,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运用好网络语言与网络热点,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打造“宣讲团”“书记讲党课”等精品视频,使抽象的理论表达符合大学生语言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3.2 线上线下相融合,促进学生网络素养提升

注重打造班级管理网络短视频平台,构建抖音、微信视频号等校园媒体辐射圈,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发布“榜样力量”“网络安全宣传片”等正能量视频,为大学生建设网络精神家园,引导学生遵守网络规范,提升网络素养。同时,融合思政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专职辅导员的业务特点,通过开展网络热点解读会、网络素养提升主题班会、网络素养辩论赛、网络安全知识竞赛、网络安全知识讲座、网络短视频比赛等系列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提升大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发挥好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培育“青年意见领袖”,发挥朋辈引领示范作用,弘扬正能量。

3.3 做好学业指导,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

大学生沉迷网络视频的原因之一是在大学生活中比较迷茫,缺乏目标和规划,进而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情感寄托。教师应帮助大学生分析专业就业前景和形势,引导学生认清自身优劣势,制定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及时查找不足,助力学生顺利实现目标。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业指导,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学业生涯规划课、优秀学子经验分享交流会、导师面对面和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引导学生树立目标,有规划地过好每一天。同时,要畅通学生意见反馈渠道,通过设立意见箱、公布院长书记联系方式、开展院长书记接待日等活动,使同学们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能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避免将诉求转移至虚拟的网络世界,从而在源头上杜绝沉迷网络事件的发生。

3.4 开展系列培训,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在学生思政工作的一线,能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和学生关系最为亲密。但辅导员的专业不同,理论功底不一致,网络思政工作能力水平也有很大差异。通过开展系列培训,提升辅导员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使其更好地参与思政育人工作。高校辅导员应学会利用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结合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打造“出圈”作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染力。同时,辅导员也要真正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学生内在需求,掌握相应的网络技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3.5 加强网络话语能力建设,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网络话语能力是舆情处理和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基础。严肃抽象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而“双向奔赴”“村超”“特种兵式旅游”等生动形象的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传播。因此,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大学生网络用语体系,掌握网络用语特征,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和网络流行语进行结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3.6 多措并举加强短视频监管,提升网络短视频质量

网络短视频平台要不断进行监管技术的升级,加大对不良短视频的监管力度,避免低俗、恶趣味的视频在网络平台进行传播。同时,网络短视频平台要加大对正能量视频的推送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化氛围。对于在网络上恶意传播不良视频的人要追究相应法律责任,确保網络短视频质量。

结语

网络短视频的出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巨大冲击,如何将网络短视频优势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群体特征,从加强网络思政阵地建设、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提升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等方面着手,化解网络短视频的负面影响,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与感染力,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吴琼,林冬芳.短视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挑战与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1(10):89-94.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21-07-12)[2023-12-24].https://www.gov.cn/xinwen/2021-07/12/content_5624392.htm.

[3]孙鹏.网络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J].许昌学院学报,2023,42(4):133-13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中央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80.

[5]王志丽.网络泛娱乐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应对[J].中国军转民,2023(20):91-92.

[6]黄世虎,丛婷.当代青年网络“圈层化”的困境与出路[J].理论导刊,2023(10):72-78.

[7]温晓年,余维法.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的内涵、构成、价值表达及提升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39(6):125-129.

[8]李凤玮,马在天.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J].高教学刊,2023,9(12):193-196.

[9]姚书志,李潘滢.抖音自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培育策略探析[J].高教学刊,2023,9(31):160-163.

作者简介:高凤,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